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科教  >   正文

高考不是終點 恰恰是新的起點

2013年06月25日 15:01 來源:新華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可以查分了,快打電話!”“趕快上網!”昨晚,我省44萬多名考生及其家長,等來期盼多時的高考查分時刻。

  “淡定心態”意外考出高分

  418分!“拿狀元全靠運氣。”昨晚,南京市理科狀元、金陵中學高三(13)班的費欣意同學談及高考成績時,笑瞇瞇地説。“從沒上過補習班,作業一般在學校就做完,回家就是看雜書看電視。”平時成績只是年級前20名左右的費欣意淡定地表示:“狀元真的沒什麼,高考也不能説明一切。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以後的路還很長。”她坦言,自己是個腦子不靈活的女生。“我做數學題有兩個原則,速度慢一點、答題規範一點。基礎分絕對不丟,其他題目不慌不忙地做。”

  和費欣意並列南京理科狀元的蔣南,是南京外國語學校高三(1)班的學生。喜歡歷史和科幻小説的小蔣告訴記者,考418分是意外驚喜,摘得狀元可遇而不可求。“生活有很多種色調,學習只是其中一種。每天,我把要完成的事列出來,一項一項去完成,就會很有成就感。”在談及成功經驗時,今年省內排名前60名的蔣南坦言:“不搞題海戰術,但會舉一反三,從做過的題目中獲得啟示。”目前,北大、清華等國內高校均向他們伸出橄欖枝。

  “每週都制定計劃,不完成會給自己小小的懲罰。一般來説,計劃的完成率都在90%以上。平時的成績不需要太在意。如果有難過的事情,及時找人傾訴,然後安心地睡一覺,第二天又能迎接美好的太陽。”今年,南外共有14名學生參加高考,其中12人達到本一線,3人高考成績在400分以上,陸欣然是其中之一。考了408分的她,坦言自己考高分秘訣是“看得開”。“每天都留半小時看課外書,尤其偏愛推理小説,這是我減壓的一種方式。”

  “順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我們給她充分的民主。”談及女兒的教育經,費欣意的爸爸費衛亭笑稱自己“把女兒當情人來管”。“身體健康是前提,做個優雅有品位的女子,平平淡淡過一生就夠了。”費爸爸對女兒的期許看似普通卻蘊含深意。

  南京家長陳東進昨晚查分後,長舒一口氣!“好于預期,有驚無險”,他用8個字形容全家人此刻的心情。他女兒考試結束後估分是350分,之前專家預測今年理科一本省控線估計是360分。按這個預測,女兒覺得有點玄。不料,查分結果竟是352分,而理科一本省控線是338分。之前,她已被南郵自主招生“預錄取”,所以成功邁入南郵門檻。全家人“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兒子瞬間長大讓他欣慰

  “一模二模,選測是雙A,而好點的學校選測等級要求都是1A1B。”蘇州理科考生張思佳查到分數後感到不是滋味:總分359還行,可兩門選測科目等級都是B+。而宿遷考生謝芳同樣沮喪,“就考了303分,本二沒指望,只能復讀了。”

  石朋澤是淮陰區棉花中學的一名藝術考生,這次文化分很不理想,只有166分。“他是學舞蹈的,本來很有希望上所好的專業類大學。”嚴雷老師很為石朋澤惋惜,“今年藝術類考生文化分省控線是近幾年最高的,這對藝術類考生是個考驗。”小石跟父母商量後決定復讀一年。

  興化考生家長袁先生昨晚查分後有些失望。本來預計兒子能考理科本二的,不想查出分數後,兒子的分數估計只能上本三,主要是英語和作文都沒發揮出正常水準。但看到兒子垂頭喪氣,他立刻調整情緒,拍拍兒子的肩膀説:“兒子,本三也不錯,選個好專業,一樣行。而且,高考不是終點,恰恰是新的起點。”兒子低著頭説:“老爸,我以為你會難過,所以我很內疚。放心吧,我會比過去更努力。”這一刻,袁先生心裏雖然仍不太好受,但孩子瞬間成長還是讓他感到很欣慰。

  高考雖失利,出路仍有多條

  高考分數揭曉,對考得不夠好的考生及其家長而言,無疑要過心理調適這道坎。南京審計學院心理諮詢教師蔡遠説,高考“分數盒子”一打開,會給多數考生帶來心理震撼,高中三年生活充滿壓力,等分數期間又備受煎熬,所以不管查分結果如何,都不要太過激動,以平常心看得失。

  預測分數與實際分數相差很大的考生,心理最可能出問題。蔡遠提醒家長,考分不理想的孩子,往往這時候會因心理失衡發生過激反應。“他們未必都大哭、撕書,也許變得不愛講話,寢食不安,甚至精神恍惚。這時候,特別需要家長多疏導、多鼓勵,少急躁、少埋怨。”

  蘇州大學教育學博士葉冰指點説,成功與幸福歷來不是只有高考一條道,對高考失利的考生而言,可選擇的路還有多條:可以考慮就業,找一份自己喜歡、門檻不高的工作,邊工作邊自學考試,一樣能拿到大專或本科學歷;非要上大學,也可選擇復讀;上一所就業前景好的職校,畢業時可以就業,也可繼續升學;經濟條件好的孩子,出國留學、自主創業,都是不錯的選擇。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楊雲濤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