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高校就業率與招生人數直接掛鉤 調查發現高校為刷高就業率出招五花八門
關注最難
就業年(上)
編者按:曾幾何時,確保學生早日簽下就業協議,成了眾多高校關注的頭等大事。2013年號稱史上“最難就業年”。全國699萬名應屆畢業生要找“飯碗”,比去年多出19萬人,但就業崗位卻進一步縮水。“最難就業年”到底有多難?本報記者兵分多路走訪了高校、學生、企業、專家各方,描繪“最難就業年”的各個側面。從今日起本版將刊發“關注最難就業年”系列報道,開篇關注就業率“注水”現象。
隨著畢業季的到來,學校為了“刷高”就業率,要求學生“假就業”的現象也再度出現。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高校要求學生必須先簽就業協議,否則不能拿到畢業證。一些學生為了應付學校,和用人單位簽訂假就業協議,甚至出現一家小超市一次性“簽約”20名大學生的現象。
專家指出,就業率“注水”危害極大,“虛假繁榮”會誤導社會對某些專業的需求,影響國家就業政策的制定和高校的專業設置,導致就業更難。大學生就業率應該由獨立的第三方統計,而不應由學校統計。
文/本報記者肖歡歡
圖/本報記者黃澄鋒(除署名外)
5月30日,教育部再次重申,高校畢業生就業簽約必須遵照“四不準”原則:即“各高校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不準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發放與畢業生簽約掛鉤”;“不準以戶檔託管為由勸説畢業生簽訂虛假就業協議”和“不準將畢業生頂崗實習、見習證明材料作為就業證明材料”。
但經過對全國多所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後,記者發現,高校畢業生“被就業”的情況仍非常普遍。
狠招
不簽就業協議不發畢業證
湖北某高職院校大四學生小吳最近正為自己的就業協議蓋章而煩惱。他説,學校要求就業協議一定要蓋章,否則不發畢業證。“家裏面有關係的,就去找個單位蓋一個,沒有關係的,自己列印一個,甚至‘PS’一個。學校不看你是真是假,反正有一個紅色的章在上面就可以了。”
小吳所在的經濟管理學院團委副書記陳老師稱,學校會通過院係給負責學生就業工作的老師施壓,老師則會給學生畢業設置各種“障礙”,督促其儘快和用人單位簽訂三方協議。學校從來不給學院下達就業指標,但要求每月上報各專業的就業率,並進行排名,排名靠後的專業負責人會被校領導“約談”。
陳老師還表示,學校之所以催促學生儘快簽訂就業協議,因為有些學生明明已經拿著幾個OFFER,卻還在猶豫觀望,讓學校無法掌握學生就業的真實情況,也浪費了一些就業機會。雖然教育主管部門明令禁止學校將就業與畢業掛鉤,但就業率給學校招生和聲譽帶來的影響卻是實實在在的。其實,像他們學校這樣“不就業不允許畢業”的做法,在很多高校都存在,因為高校的就業與招生已被緊密掛鉤。
2003年,教育部出臺了《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對“就業率明顯偏低的地方和高校,原則上要減少招生、控制招生或調低增幅”。
2005年,教育部更是規定,高校的招生計劃要與畢業生就業狀況適度硬性掛鉤。對連續2年就業率不足50%的專業要嚴格控制招生規模,就業率連續3年不足30%的專業要減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
妙招
開網店找公司“假就業”
和小吳一樣“不就業就不能畢業”的學生不在少數。小趙是東華理工大學大四的學生,6月就要進行論文答辯了,目前除了要修改論文之外,他還要為給就業協議蓋章而頭疼。因為學院要求,學生們必須在就業協議上蓋上用人單位的公章,否則不能參加論文答辯。
“沒簽就業協議,就像考試挂科一樣,不能畢業。前幾屆畢業生都是這麼過來的,大家都知道是潛規則,都必須接受。”小趙説。無奈之下,學校有些同學把開網店作為就業門路之一,班上幾名同學就註冊了一家網店,準備賣江西土特産。但學院老師卻表示,開網店不能視為就業。最終,就業協議上的公章,則由小趙之前實習過的一家外貿公司負責出具。小趙説,他已經和老闆説明白學校就業辦如果來查怎麼應付,並且,蓋章只為解決“燃眉之急”,畢業後他們也不會到公司上班。
該校就業辦劉主任表示,學校此舉是想通過這些方法來給學生施加壓力,讓他們能積極去找工作。學校校長劉慶成也坦言,學校也有自己的苦衷。低就業率導致一些專業減少招生或者停招,將直接影響學校的生源和收入,減少老師上課課時,一些沒有課上的老師不得不“下課”。因此,學校和老師不得不緊緊盯著學生的就業協議。
江西省教育廳高校就業辦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沒有對高校下達任何就業率指標,但會委託統計部門對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調查。一些專業如果連續3年就業率不理想,就必須停止招生。
土招
刻假公章“假裝”就業
近日,陜西西京學院大四學生小王説,學校要求學生畢業前必須將蓋了章的就業協議交到學院,否則不能畢業。直到5月底,他的工作依然沒有著落。為了能夠順利畢業,班上有同學向他支招,可以找外面辦假證的人做一個假公章。於是,他刻了一個食品貿易公司的假公章,蓋在了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上,這才勉強過關。在把“就業協議”交到學院的那幾天,他一直忐忑不安,擔心穿幫。
“其實很多人簽的就業協議都是假的。我們班30多個學生,真正找到用人單位的不到10人,其他都是找關係,或者找一個‘莫須有’的公司蓋個假公章‘假就業’。這些都是學校逼出來的。也不止我們一個學校這樣。”小王説,學校對外公佈的就業率説有9成,他都不知道是怎麼統計出來的。“我們很多人都是‘被就業’。”
該校一名學生輔導員劉明(化名)告訴記者,學校每年都要與各院係簽訂目標責任書,院係再把指標分配到各個班,最終,班主任成了學生就業的第一責任人。
對此,西京學院招生就業處副處長王君表示,在畢業生簽就業協議的時候,堅決杜絕學生弄虛作假,學校還會進行抽查。
對於學生反映不簽協議就不能提前離校的問題,學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向老師提出申請,正常請假。出於學生安全考慮,學校不可能放任畢業生長期不在學校。
奇招
班幹部幫舍友“被就業”
除了拿論文答辯、畢業證作為督促學生就業的籌碼外,一些高校的學生幹部們甚至也有幫助他人完成就業的“指標”。
作為班幹部,江西某高校哲學系的小張被學院分配了一個硬性任務,就是幫助同寢室的其他兩人儘快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三方協議書”。小張早就被告知,如果在論文答辯之前還沒有交上就業協議,就不允許參加論文答辯。而該校的其他學生幹部也有此類“包乾”任務。
無奈之下,小張找到了與自己相熟的一傢俬企老闆,在“就業三方協議書”上蓋上了公司的章。但隨後麻煩來了:老闆在最近一段時間不斷接到自稱是“省教育主管部門”的電話。小張告訴老闆:那幾個電話都是學院裏負責就業的學生幹部和老師打的,目的是檢查用人單位的回答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就得叮囑他與用人單位充分做好溝通,確保這3個問題能夠對答如流:第一個問題是“單位有沒有招應屆畢業生”;第二個問題是“如果有,招的是哪個學校哪個專業的,他叫什麼名字”;第三個問題是“他在單位上做什麼”。”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學校在省裏的就業率抽查中“穿幫”。
小張説,他所在的哲學系的就業率在學校各學院中是最低的,為此,學院負責就業的老師年終獎都沒發。今年學院發誓要“翻身”,成立了就業領導小組,從老師到學生幹部、學生黨員,層層簽訂責任狀確保學生們在規定時間簽好就業“三方協議”。
能在今年最難就業年找到一份工作,小張也讓不少同學們感到羨慕,但他卻絲毫高興不起來。他説,自己這麼做完全是為了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實際上,他和同學對那傢俬企根本就不感興趣。
囧招
小超市“簽”二十畢業生
為了提高學生簽約的積極性,一些學校也是奇招迭出。一些就業率不是很理想的院校,對於就業率高的學院和學生,甚至還有獎勵措施。
武漢一家冶金類高職院校大四畢業生陳雪告訴記者,學院對於截至6月份簽約率在90%以上的學院都有獎勵,獎勵1萬元,對於簽約率95%以上的班級,也有2000元的獎勵,而前三個簽約的學生,也可以獲得400元獎勵。而她所在的學院則是個冷門專業,去年學院公佈的就業率是80%。“但我估計連30%都不到。”今年看起來就業更難,學校從2月份就開始做就業動員,併發動學生們利用一切社會關係,為同學們創造就業機會。
眼看距離畢業時間越來越近,班上還有20多名學生沒找到工作。學校再次發出倡議,號召學生們幫助同學就業。陳雪家裏開了一家超市,沒想到今年竟然成為吸納學生就業的“大戶”。班主任得知這一消息後,便讓陳雪動員父母與班上未找到工作的學生“簽約”。最終,她家的超市一次性“招工”20名,這才把班上的簽約率提了上去。陳雪説,有些同學在去學院拿就業協議時才知道自己已經“被就業”。陳雪因幫助同學找工作貢獻大,還被評為該校優秀畢業生。
陳雪的班主任方老師告訴記者,畢業生也可“靈活就業”。就業率高低如今成為學校考核老師的重要指標。越是就業難的年份,學院分管就業的領導壓力就越大,經常是覺都睡不著。高就業率可以獲得政府更多的資金支援,還可以擴大招生規模,否則便生源不保;生源不保,“財源”便斷了,就連老師也得跟著下崗。
絕招
百元網購假就業協議
在最難就業季的刺激下,一些高校要求學生必須簽訂就業協議才能參加論文答辯,網上“代簽就業協議”的業務也應運而生。
在淘寶網上搜索“代簽就業協議”能搜索出100多個賣家。其中一名賣家告訴記者,今年代簽就業協議的服務非常火爆,業務量是去年的兩倍以上,今年至今已經為60多名應屆畢業生提供了此類服務。代簽一份就業協議,收費100元。而就業協議上所蓋單位公章也是真的,而非“莫須有”的假公司。即便學校就業辦打電話過來抽查,也能輕鬆應付過關。
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就業率是教育部門對高校的一道“緊箍咒”,國家有明確規定,一些就業率達不到指標的專業,來年招生必須減少。一些專業甚至會因為學生就業率差而“消失”,一些老師的飯碗可能也無法保住。政策初衷原本是好的,這樣可以讓那些與社會需求脫節、就業難的專業“踩踩剎車”,減少或停止招生。
專家建議
就業率應由第三方發佈
熊丙奇表示,當前,就業率已經成為一項“政績工程”。對於高校而言,就業率不但關係到專業的生死,還事關學校的形象和招生;對於地方政府而言,就業率高低事關國家大學生就業政策是否落實和地方“臉面”。在利益糾葛下,就業率弄虛作假,各種“假就業”就不足為奇了。
“假就業”本質上沒有解決學生就業的問題,只會將就業難題暫時掩蓋。就業率注水帶來的“虛假繁榮”會誤導社會對某些專業的需求,決策部門無法準確掌握社會對某一類專業人才的需求,可能會導致一些本該被“削減”的專業仍在茍延殘喘,繼續忽悠不懂行情的大學生。這樣“注水”的就業率也會給國家制定就業政策和高校專業設置帶來誤導,會導致就業市場上供需資訊嚴重偏差,導致大學生就業越來越難。
他還表示,片面強調就業率會使得中國所有的大學都變成職業培訓所,以就業為標準組織大學的教學,這會導致我國高等教育品質嚴重下降,學生找工作更難。
為此,他建議必須改變就業率統計方式,應委託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機構來統計,避免學校急功近利“刷數據”。
[ 責任編輯:王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