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科教  >   正文

高考作文飽受非議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高考作文題

2013年06月15日 14:5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每年高考,語文作文題目都會引起媒體爭相關注。誇張一點説,作文幾乎可以代表社會對當年高考試題的印象。

  社會討論最為關注的,是作文題目呈現出的價值訴求。好的作文試題應該導向積極真實,反映時代生活,密切貼近學生實際。然而,現在的作文卻總是在社會評判中飽受非議,甚至被人惡搞。究其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內容過深,超出大多數考生的思維和認知水準。如2011年某省“孟子三樂”的作文,要求考生從“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中選擇“一樂”作文,表面上導向性很好,但是就年輕學生來講,他們畢竟涉世不深、生活閱歷有限,寫作時難以深入闡釋。

  二是內容過於玄乎,考生不易理解。如2013年某市作文題,針對當今人們獲取知識、掌握技能的途徑日趨多元這一特點,要求結合自己的心得和體驗,在“_____而知之”中的橫線處填入一字,構成題目,寫一篇文章。應該説,這個題目時代感強,也符合新課改的理念,但對於考生尤其是農村考生來説,要讓他們談“學而知之”以外的學習,恐怕也是很難的。

  三是試題材料本身爭議較多,並非是考生這個群體可以説得清楚的問題。如2013年某省作文題對中學生學習中“奧數、英文、周樹人”這“三怕”發表議論。“三怕”的産生有社會原因,公眾對此也頗多爭議,教育部曾三令五申要求對課外輔導和競賽加分進行控制。但對於學生而言,這容易讓他們説些言不由衷的套話,抑或引發牢騷和抱怨。

  四是內容導向不夠積極、陽光。2013年某省作文題,本意也許想褒揚考生的天真無邪,但從所選材料看,卻是對成人世界和社會生活的否定,會讓青少年一代在即將步入社會之際産生一些消極的預設,思想導向方面存在一定的偏頗。

  這四類問題直接降低了考查效果,也極大地影響了高考作文所應有的導向作用。要讓試題更加科學合理,高考作文其實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設計。

  首先,要反映學生真實的生活內容,通過生活實際觸發感悟和思考。2012年浙江卷的“路上奔跑與路邊鼓掌”,通過臺灣女作家劉繼榮描述其女兒成績中等、卻被評為全班“最欣賞的同學”一事,讓考生認識到健康心態對於成長的重要性。這類材料是對學生真實生活的提煉和昇華,既接地氣又具人氣。

  其次,是通過合適的思辨進行積極引導。2013年全國課標卷“鑽石切割”一題,體現出了知識、技術、勇氣聯合創造最大價值的思路,考生可以從這幾個角度任選一個進行闡發。這類題目既是對考生在高考壓力面前不怯懦退縮的勇氣激發,又是對年輕一代擺脫束縛、勇於創造的一種精神激勵。

  高考作文題不僅應該有利於科學選拔人才,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也應該為維護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傳遞“正能量”作出應有的貢獻。故此,在命題中,高考作文的導向功能切不可忽視。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