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清晨6點,19歲的沈海按時起床,淘米下鍋後,跑步出門買回兩根油條。“媽,您再睡會,稀飯好了我叫您。”沈海對媽媽蘭慶梅説。蘭慶梅剛在合肥做完心臟手術,沈海為不影響學習,又能照顧媽媽,就在淮南師範學院對面租了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把媽媽接過來上大學。
考大學前後,父母接連病倒
稀飯煮好後,沈海盛了一碗,打開窗戶,把碗伸出窗外,借著清晨的涼風,用勺子在碗裏攪著。他試了試,不燙嘴了,就將油條掰碎,放進碗裏,端去喂媽媽。
“你快上學去吧,我自己吃。”蘭慶梅説。“時間還早,不急。”沈海看到媽媽的嘴角有飯粒,撕了一塊紙巾給她擦掉。
“媽,您要有什麼不舒服,就打我手機,我去學校了。”吃完早飯,沈海又將午飯煮上,叮囑了一番才出門。
沈海是淮南師範學院政法係法學專業大一學生,老家在金寨縣天堂寨鎮。2011年,媽媽蘭慶梅風濕性心臟病惡化,住院手術花光了家裏全部積蓄,還負債9萬多元。沈海去年在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一家人都為學費發起了愁。
“再難也要上大學。”爸爸沈正新獨自來到合肥,想靠打工給孩子掙點學費,可工作還未找到,就突然腦血栓,神智不清,在外流浪了20多天,最後暈倒在合肥街頭。巡警發現後將他送到醫院搶救了過來,但從此沈正新留下了後遺症,行動不太方便。
他像擰緊發條的鐘一刻不停
沈海在學校裏很優秀,入學不久就被選為班長。“他的能力不錯,班級裏搞一些活動,都能給撐起來,給老師分擔了不少工作。”班主任孔悅説,沈海後來又被選為法學專業三個班的大班長,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他,大家都沒想到他家裏有困難。
“4月20日,沈海的媽媽蘭慶梅在老家心臟病復發,當時病情嚴重,縣醫院不敢接收,讓轉到合肥的大醫院。”孔悅説,大家一起送蘭慶梅去合肥,可汽車還沒出六安市,爸爸沈正新就因心急再次突發腦溢血,親戚們分頭將兩人送到醫院。
因承擔不了醫藥費,兩口子都提前出了院。沈正新回老家由親戚照料,而沈海考慮到媽媽剛手術,既需要去醫院復查,也需要人照顧,於是就把媽媽接到了淮南。
“帶著媽媽在淮南上學,可以照顧她,學習也不會耽誤。”沈海説,就是時間緊了些,現在籃球也不打了。每天就像擰緊發條的鬧鐘,一刻不能停。老師和同學知道了他家裏的情況,也分擔了很多工作,他特別感激。
為配合記者,多打了一個菜
中午12 :05 ,沈海匆匆走出教室,直奔學校食堂。
“阿姨,給我打份燒冬瓜。”沈海用塑膠袋將冬瓜打包。“中午沒時間做菜,從食堂打菜方便。”沈海説著將菜拎起來。
“阿姨,再給我打份馬鈴薯絲。”沈海看到記者端起相機,就多打了一份菜。記者沒想到,為了省錢,平時他只打一份菜,今天為了配合記者拍照,才多打了一份。兩份菜加起來雖然只有3元錢,但對於這個家庭來説,已經很奢侈了。
“媽,餓了吧?”沈海推開房門,身體單薄的媽媽仍然躺在床上。他邊問邊盛了一碗米飯,把菜倒在上面,把媽媽扶起來,一勺一勺喂著。
媽媽剛吃兩口就開始噁心想吐,他忙放下飯碗,把垃圾桶端了過去。
“媽媽的胸部才手術過,動起來會很疼,我很少讓她自己做事。”沈海很心疼媽媽。
上個星期天,沈海和同學一起幫人發廣告。“半天50塊錢,要發近千張廣告,掙點錢補貼家用。”沈海説,上個月有位好心人資助了他500元,他現在就靠這筆錢生活。
“希望媽媽的病能快點好,再累也值得。”沈海説。(新安晚報 張安浩)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