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科教  >   正文

“跑步死”是頑疾非絕症 用什麼藥救

2013年05月27日 10:28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僅隔半年余,新一波“跑步死”襲來。日前,上海松江大學園區又傳出學生跑步猝死噩耗,這一次僅僅因為校園晚跑鍛鍊。此前一週,廣州某名校一男生跑完千米體測後休克,不治身亡。而去年11月間,大學生陳某參加廣州國際馬拉松賽猝死,當月末松江另一所高校也有大學生倒在1000米跑道上。跑跑步竟跑出了人命,有藥可救嗎?

  能開的藥方不少,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藥方一,為了安全,別跑了。不論中小學生還是大學生,學生體質健康水準在走下坡路,這是不爭事實。而跑步被稱為“陸上運動之王”,越不跑,越跑不動,越容易“跑步死”,陷入惡性怪圈中。事實上,即使出事的學校,也未因噎廢食而取消長跑。

  藥方二,為了體質,拼命跑。眼下,長跑成績有與升學考試掛鉤的,體能測試有與自主招生同步的。在“指揮棒”和“發令槍”下,大批學生不得不跑、為跑而跑,衝擊著生理極限。“跑步死”等運動事故也已不是大學的專利,同樣波及中學。

  藥方三,為了跑步,減減負。那麼多課時、那麼多作業,還有那麼多課外班,空下來只想睡覺。與眾多職場人士一樣,學生忙於學業,忙裏偷閒得幾回,偶得幾回也不跑。然而,減負那麼容易嗎?這個社會系統工程有點積重難返。即使減負換來的時間,不少家長也不會放孩子 “白白”跑步。

  看來,“跑步死”是頑疾,卻非絕症。多個“藥方”應當尋求一個辯證施治的平衡點,這個點恐怕是個“興趣點”。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其實是人之本能。只不過溫飽小康之樂,以及種種硬性制度、任務和負擔,讓人漸漸遠離了本能,失去了興趣,甚至産生了畏懼。有人説,大學生有空打遊戲也沒空跑跑步。那麼,為何不能讓學生體育運動如遊戲般有趣呢?許多公益跑、健康跑,在追求社會意義、體現團隊精神的過程中實現運動價值,不妨在學生中多多發動、擴大參與。

  當然,體鍛不必局限于跑步,讓體質健康評價的坐標係更加多樣化,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用學生最喜歡的運動吸引他們回到運動場。球類運動、水上運動、有氧操運動甚至體育舞蹈運動,都能達到跑步的效果,或超越跑步的樂趣,激發人的動能。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