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科教  >   正文

28歲教授引網友膜拜 中國高等教育存在進出口逆差

2013年05月23日 14:01 來源:湖北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今年28歲的鄧鶴翔,不久前被引入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成為該校最年輕的正教授之一。媒體報道稱,鄧鶴翔的成長簡歷引網友頂禮膜拜。

  鄧鶴翔的成長簡歷的確傳奇:2003年獲得中國高中生化學競賽全國一等獎,並獲奧林匹克化學競賽全國決賽二等獎;2011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學位;曾三次參與完成美國能源部重大項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和《科學》雜誌上共發表3篇論文……

  年紀輕輕就取得這麼多成績,鄧鶴翔獲聘武漢大學正教授實至名歸。一向“擅長質疑”的網友們,這一回也表現得極其寬和,可見網路輿論場並非“遇提則疑”。有志不在年高,只要確有過人之處,且保證程式的公平正義,年輕人破格提拔任用就能讓人信服。不過這只是鄧鶴翔事件透視出的一個現實維度而已——它還不足以解釋網友為何對28歲教授頂禮膜拜。

  一個更深層次的指向是“嚴峻的就業環境”。今年全國畢業生數量達699萬人,為歷史最高,比去年增加19萬;可是今年計劃招聘崗位數,卻同比平均降幅接近15%。如果把80後正教授鄧鶴翔的成功,放在數以百萬計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的大背景下去考量,我們就能洞悉,網友的頂禮膜拜是多麼的言必由衷。鄧鶴翔令眾多同齡人自嘆弗如,對這種實力派成功者崇拜的背後,也是普通人對逼仄現實的聊以自慰。

  鄧鶴翔在學科上有過人稟賦,但是其成功與其海外留學經歷亦不無關係。畢竟我們只見過引進青年留學人才回國當教授的,卻很少聽説過向國外輸出年輕教授的。從某種意義上説,中國的高等教育存在著進出口逆差。

  這一點見諸一些美籍華人科學家的成就上,見諸一些教育家對中國高等教育的批評上,見諸錢學森先生“大學為何培養不出大師”的終極疑問上。當下中國擁有數量最多、産量最大的畢業生生産線,卻缺少培養大師的尖端程式,這怎能不導致“教育産品”的滯銷呢?厘清上述問題,我們大概就能真正理解,28歲教授為何引網友頂禮膜拜了。

  讀懂這種膜拜背後的悲情意味,反思中國高等教育的種種不濟,我們才有可能找到培養和複製本土版鄧鶴翔的路徑,根治一屆屆莘莘學子“一畢業就失業”的現實困境。這種思考比單純娛樂化“28歲教授”顯然要有價值得多。(李思輝)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芮益芳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