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記者葉茂林
“你一個大學生,是怎麼放下面子來賣菜的?”“工作不分高低貴賤,難道沾了油漬的錢不能買阿瑪尼?”肖煌把兩斤鹵牛肉遞給顧客,將油膩膩的雙手在格子襯衫上擦了擦,轉頭笑著對記者説。
這名武漢理工大學2007屆的畢業生,在一家IT公司做了6年,月薪過萬,因為厭倦了朝九晚五的打工仔生活,大半個月前辭職,聯手自己的大舅子——武漢工程大學2012屆畢業生陶亮,在南湖風華天城小區旁承包了一個生鮮超市,幹起了菜販的活計。
現在——戴眼鏡穿襯衫的菜販
11日早上9點,武昌南湖風華天城小區枇杷坊小街,肖煌和陶亮的生鮮超市立於一排門面房中間,並不打眼。
超市裏面分左右兩區,右邊專賣新鮮菜蔬,由陶亮經營;左邊專賣各類滷菜,由肖煌經營。
“一共是7.8元,這是找您的零錢。慢走。”23歲的陶亮穿著藍色格子襯衫、黑西褲、黑皮鞋,每送走一個客人,他就習慣性地推一推眼鏡,擦一擦收銀臺前冰櫃的玻璃,又擦一擦沾了菜根泥土的手。“習慣了,以前做完實驗都要擦擦桌子、擦擦手。”這個曾經就讀于生物專業的大學“理科男”説。
在陶亮對面,戴黑框眼鏡的肖煌斯文有禮地招呼著客人:“滷肉開張,先嘗後買,阿姨,嘗嘗我們的鹵豬蹄吧,前三天特價,滷肉每斤減兩塊。”送走客人,他小心翼翼地放下菜刀,有點不好意思地對記者説,“我是學電腦的,弄得滿身都是油,還是有點不習慣。”
據肖煌介紹,現在店裏除了他和陶亮之外,還有三個員工,是自己的岳父岳母和妻子。“自己家的生意嘛!現在只靠家裏還忙得過來,等過些日子,業務再有了擴展,我打算再雇幾個員工。”
過去——為創業放棄萬元月薪
肖煌2007年畢業後,在武漢一家IT公司做軟體開發,經過幾年的打拼,已經當上了業務主管,月薪過萬元;陶亮去年畢業後,就去了深圳一家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做醫藥研究,月薪也有3000多元。照道理,兩人都算是找到了專業對口且收入不錯的工作,但兩人都有一顆創業的心,所以辭了職,專心賣菜。
“我在IT行業做了6年,東跑西顛的賣軟體、搞開發,才熬到了業務主管,也不過是月薪萬元。我再做下去,還是一路顛簸給別人打工,再做幾十年也就是一個月掙1萬多塊,沒意思。”肖煌毫不掩飾自己當老闆的雄心壯志。而陶亮下海的原因,則是因為在實驗室的工作太枯燥,他創業是為了追求一種“有激情的生活”。
對那些説賣菜不體面的人,他們不以為然:“搞IT、搞生物工程就一定比賣菜有前途?我們以前是給別人打工,現在是自己當老闆,當然是做老闆更有前途。”對於選擇賣菜這一行,兩每人平均表示不是盲目做的決定,而是一個理性的選擇:“生鮮超市是未來農産品市場的發展趨勢,現在有商務部的政策支援,前途無量。”
肖煌説,現在店裏每個月的流水賬能達到六、七萬元,經營的成本開銷大概在1萬元左右。“我們經過了大半個月的考查,走遍了這周邊所有的店舖,發現南湖這邊的市場還是蠻多機會的,可以進一步開發。”肖煌自信地表示。
未來——立志要“數字化”賣菜
採訪中,肖煌不止一次的提到大學專業背景給自己帶來的好處,而其中,最具代表意義的,莫過於他的“數字化經營”賣菜理念。“在資訊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許多大型企業正在向資訊化、現代化轉型,賣菜也可以實現。”打開電腦,肖煌熟練地把各項銷售指標添加到Word文檔、Excel表格之中。“我現在正打算把我的成本、銷售額、賬目等具體的數據繪成曲線圖和表格,用直觀的數字化形式管理和分析我的經營。”肖煌認為,數據化、資訊化的賣菜方式可以讓他的管理和計劃變得精細、科學。
肖煌覺得,他的專業優勢和工作經驗都與IT産業有關,而南湖這個區域的居民有著自己的消費偏好,而生鮮産品的流通、管理也需要專業的電子化監測,用資訊化的手段進行財務和市場運作管理,根據相關數據做出合理的市場預期,有利於自己擴大經營,為自己的連鎖店計劃打下基礎。 記者樂毅 實習生馬駿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