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組改完,要去支援生物組”、“8分的點因為閱卷人看不懂只給了0分”、“與中學教學沒多大關係的人成為改卷的主力”……近日,微博上一篇以“高考閱卷老師”身份講述的判卷“內幕”文章受到網友熱議,截至今天淩晨,轉發已突破5萬次。
距離今年高考只有一個月,在此關鍵時刻爆出的“內幕”,惹得不少高三生哀嘆 “心碎了!”更令眾多經歷過高考的網友懷疑,自己當年是不是也被“害苦了?”
本報記者調查發現,這個所謂“內幕帖”至少可以追溯到7年前,而且在每年高考前夕至暑假都會蹦出來變成一個熱點。那麼,高考到底是如何閱卷的?幾位來自不同省份、不同程度參與過閱卷的親歷者都表示:“太誇張了,沒那麼不靠譜。”
內幕
年年“冒死”
次次“冷飯”
在引起瘋狂轉發與討論的同時,也有不少眼尖網友指出,“內幕帖”看著很眼熟。事實上,該帖確係“炒冷飯”,經過天涯、貓撲、人人等多個網站互相轉載,最初的來源已不詳。
經過搜尋,以天涯論壇為例,該帖至少可以向前追溯到2006年7月1日。那時帖子的標題為《遇上這樣的高考閱卷老師,你的前途在哪?》。此後2007年、2008年、2009年,每年5至8月高考前夕至開學前夕,這篇帖子都會出來“溜達”一圈,老師都會“冒死”一回。2010年時,帖子的標題為《四川高考閱卷老師冒死揭露內幕》,到了2012年,則成了《北京高考閱卷老師冒死揭露內幕》。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語文一級教師李蕓稱,“這條微博文字,這些年至少我看過三次,最近又蹦出來變成熱點?除了臨近高考較能“騙粉”之外,我實在想不出更多理由。”華師附中教師徐冰氣憤地表示,“臨近高考爆出所謂‘猛料’,更多的意圖還是想蠱惑人心,博人眼球,可惡!可憎!”
截至今天淩晨,由於超過20人在新浪微博舉報該資訊“內容不實”,此帖已被標為“涉嫌違規,社區委員會正在判定”的狀態,等待專家委員會做出最終的決斷。
電腦化後,一篇作文可能由四五個人研究
“比較久遠以前或者在我不了解的外省,我不好判斷是否個別存在帖子裏的情況。但可以負責任地講,在北京,尤其最近幾年網上閱卷後,嚴格程度是外人難以想像的。”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馬相武多年參與高考語文命題與閱卷工作,在他看來,以前紙質判卷時,同一道題能看到別的老師給的分數,判卷可能會受影響;電腦判卷後,實現了“物理隔絕、技術隔絕”,只能從評分標準出發,充分保障了評卷人的獨立思考與判斷。
馬相武介紹,語文科目150分,選擇題使用機讀方式,與評卷人無關。還有一部分答案單一、機械、主觀含量很小的題目,由分組老師專門按照標準答案來判,很短的時間就能判完。再加上監督、檢驗的程式,正確率可以達到100%。
而主觀性的題目(古代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小作文和大作文)相對難判。“尤其是大作文,網上閱卷有一個限定的時間,因為技術性原因我不方便透露具體多久看一篇,但我可以保證這個時間是很充分的。”馬相武説,判作文時,兩個老師背靠背看同一篇,分別打出分數。“若相同就是這個分;相差不超過規定的分數,就取平均分;若超過,組長便會介入打分。但組長和兩人可能還有分歧,就需要上報到專家組,大家坐下來討論。一篇作文四五個人共同研究的情況我們都遇到過。”
在讀研期間參加過長三角某高考大省2009年、2010年理科閱卷的林澤,認為高考閱卷“已經從制度上保證了態度和品質”。
林澤在閱卷前參加了三次培訓。“第一次所有人集中講紀律、保密協議等等;第二次分學科講評分細則,做出來什麼、到哪一步給幾分、遇到什麼情況要上報等等,非常非常細緻;第三次是在正式閱卷前一天下午去閱卷現場,發現什麼問題(比如帶了手機)及時糾正強調。再就是試閱卷,熟悉系統和操作流程,發現五花八門的答案,要將標準進一步細化。真正閱卷時,此前的試閱卷要拿過來重閱。”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