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是政府的法定責任。然而,審計署昨天發佈的1185個縣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情況專項審計調查結果顯示,部分地區片面將辦學規模和學校數量作為調整的主要依據,搞簡單“撤並”或“一刀切”,苦了眾多農村娃。
去年5月至8月,審計署組織對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統稱省)所轄1185個縣(市、旗,以下統稱縣)2006年以來義務教育階段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情況進行了審計調查,重點調查了25127所學校,涉及在校學生1705.28萬人。
2006年至2011年,有833個(佔70%)縣的學校平均服務半徑有所增大,初中、小學服務半徑增幅分別為26%、43%,平均達到8.34公里、4.23公里。
在重點抽查的1257.63萬名走讀生中,有49.31萬名(佔4%)上學單程要徒步3公里以上,其中10.03萬名要徒步5公里以上,且主要集中在山區或丘陵地區,上學路途消耗體力大,導致學習和在校活動時間相應減少。
審計重點調查的25127所學校中,至2011年底,有288個縣(佔調查總數的24%)的1702所學校(佔調查總數7%)配置了校車,一定程度緩解了上學路程遠的困難。但是,這些學校配置的全部9639輛校車中,有747輛(佔8%)年檢不合格,449輛(佔5%)駕證不相符,3377輛(佔35%)未配備專職管理人員,2149輛(佔22%)未配備逃生錘等安全設備。
佈局調整帶來部分農村地區學生上學路途變遠,交通、寄宿等教育支出相應增加。受就學距離遠和負擔重影響,一些地區學生實際輟學人數上升幅度較大(主要集中在初中學校),重點核實的1155所學校,輟學人數由2006年的3963人上升到2011年的8352人,增加了1.1倍。(記者 趙鵬)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