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科教  >   正文

離家出走孩子心聲:一直想回家但是怕挨罵

2013年04月12日 14:31 來源:浙江線上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兩個13歲孩子離家出走的事件引起關注,如今小女孩丁丁已經回家了。出走的那幾天中,她是怎麼想的,她離家出走回來後,父母又是與她如何溝通的?對於這些問題丁丁媽媽出於對孩子的保護,不願向記者透露,也不希望媒體再做詳細報道。而昨天小男孩洪洪也已經回去上學。但有關“離家出走的孩子”的話題許多市民依舊在熱議,微博、論壇上許多家長髮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些家長認為,孩子離家出走,應該嚴格管教,好好教訓一番,讓孩子記住教訓,畢竟這樣極端、過激行為的孩子是少數,不利於將來在社會中生存。而有些家長則認為,也並非完全是孩子的錯,家長也應尋找自身的問題。與此同時,對於丁丁家長對情況的“封鎖”,有些家長覺得這是對孩子做錯事的袒護,如此“保護”對孩子並非有利……在當前,青少年離家出走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一現象是擺在社會、學校和家長面前的一道難題。

  離家時間越久,孩子越擔心父母責怪

  “其實,那幾天我一直想念爸爸媽媽,好想回家。”洪洪説。可離家時間越久,他越擔心父母責怪,所以只好忍住了回家的念想。這三天中,他過得異常艱苦,因為出門時他身上只有9元錢。

  孩子説,6日晚6點多他從家裏出來後,來到府山公園,餓了就吃點帶來的薩琪瑪,然後露宿在公園的涼亭裏。夜晚的府山公園又冷又黑,讓人害怕。他睡不踏實,醒來就在石凳上坐會,睏了就再躺下。次日早上他早早醒來,就到公園外面的早餐店花一塊錢買個白饅頭充饑。隨後,他慢慢步行到以前住過的快閣苑小區,在這個小區裏遊逛了一天,中餐是一個7毛錢的白饅頭,渴了就去公共廁所裏喝點自來水。當晚他再次來到府山公園,依然露宿在公園涼亭裏,晚飯也是一個饅頭。

  連續3個晚上,洪洪都露宿在府山公園涼亭裏,白天則在府山公園與快閣苑之間來回。不同的是,後兩天他都省去了早飯,午飯與晚飯都是一個饅頭。4月9日上午,孩子身上本該還有兩三塊錢,不料弄丟了。當天中午,他已經非常想回家了,從府山公園往城市廣場走時,路上一位看過尋人啟事的好心阿姨認出了他,催促他快點回家。可知道自己做錯了事的孩子還是繼續猶豫,在城市廣場徘徊到了天黑。晚上7點,他終於下定決心去勞動路媽媽上班的小飯店找媽媽。隨後,在勞動路人文書店附近,一位親戚看到了他,遂立即通知他父母。十幾分鐘後,孩子父母騎電動車飛奔而來……

  第一次出走後究竟該怎樣處理?

  對於如何更好地教育離家出走的孩子,專家認為,家長的教育方式很重要,要多溝通,尤其是對第一次出走的孩子更要關注。

  昨天,心理諮詢師陳芳老師向記者播放了一段她曾經接診的一位孩子離家出走家長的錄音。“孩子出走後,家長表現出生氣著急的心理,或者對孩子指責埋怨,這些都是最常見的行為,但這是很不恰當的。”陳芳提到,“父母的恰當做法是,儘量讓家裏保持一種自然而溫馨的氣氛,先讓孩子一顆紛亂的心安定下來,再慢慢地講清道理,讓孩子從‘出走’的失誤中懂得人生。”

  陳芳老師認為,孩子離家出走後回歸家庭,應該成為新生活的起點。首先,父母對孩子的學習生活應當與平常一樣關心,對孩子的合理需求給予滿足。其次,事件發生後,家長需要對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進行總結,然後解決矛盾。比如像商報報道的兩個13歲孩子是因為感覺到學業繁重、家庭作業過多、家長不理解而離家出走的,建議家長可以與老師進行溝通,適當針對性地減少孩子的家庭作業,讓孩子感覺家長是理解他們的,願意幫助他們。其次,可以商定一些“家庭規則”,比如家長一週給孩子安排多長時間的自由活動,而孩子必須在什麼時候完成家庭作業等等,但前提是“規則”是全家人民主協商制定的,充分尊重孩子。

  同時,對於孩子離家出走,家長也無需談虎色變,因為13歲的孩子正處於情緒敏感期,心情起伏較大,當心情壓抑時,離家出走是孩子的一種宣泄方式。如今,女孩丁丁的出走已經為許多熱心人士所關注,家長也無需“害怕”,因為大家都是抱著關心的心態在看待這件事。若處理得當,讓丁丁坦然面對自己出走的行為,客觀地聽取大家的意見以及對她這種行為的看法,反而可以讓她真正認識到“出走”是一種錯誤的解決問題方式。告訴孩子她的出走給家庭、學校、關心他的人帶來的巨大影響,從而重新樹立正確的家庭、社會責任感。

  家長如何提前介入,避免孩子離家出走?

  淩女士的女兒上二年級了,每天下午,她都會收到老師發來的作業短信,短信中寫了各科的作業內容,還有當天上課孩子被表揚和批評的情況。一般語數外三門功課都有家庭作業,除了書面的作業,有時還有網上的作業。“我們下班回家,燒晚飯吃晚飯,最快也要晚上7點才能開始和孩子一起做作業,做得快一點,孩子9點半可以上床睡覺;做得慢一些,孩子的睡覺時間就會拖到10點以後,現在孩子讀書壓力真是很大,就連小學生也有這麼多作業,哪還有時間玩啊?”

  現在很多家長也覺得孩子的學習壓力很大,即使是小學生也很難有“自由”。採訪中,不少家長擔心孩子突然有一天會爆發,甚至會選擇極端的方式來逃避。對於這種情況,家長如何提前介入,來調整孩子的心理呢?

  陳芳老師給家長們提了一些建議,現在的孩子自尊心都很強,家長平時在生活中要學會與孩子做朋友,不要用命令的口氣教導孩子,要與孩子“平等對話”。尤其是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應正確教育,千萬不要動不動就罵孩子、打孩子,因為不良的語言只能使孩子産生厭惡、恐懼及憤怒,導致不良的後果。

  當發現孩子有“出走念頭”時,家長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減壓”工作,坦誠地面對現實,與孩子交談,讓孩子把對家長的不滿通通説出來。在經過冷靜思考後,家長也要學會向孩子道歉,承認自己的缺點錯誤,並向孩子錶示歉意。有了交心的基礎以後,進一步與孩子溝通,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解決實際問題。(魏秀萍 微笑)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