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教育部下發通知稱:由於目前部分高等學校食堂餐桌浪費情況嚴重,從即日起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反對餐桌浪費的專項行動,推進“光碟行動”。那麼,在蘭的高校食堂浪費情況如何?是什麼原因導致餐桌浪費嚴重?近兩日,記者就高校餐廳學生就餐情況走訪了蘭州部分高校,發現餐桌浪費現象依然嚴重。
走訪:餐桌浪費米飯最多
“滴水湊成河,粒米湊成籮。”“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傳頌千年的名句被貼在高校食堂裏,原本是為了告誡大學生們不要浪費糧食,現如今恰恰成了浪費現象的真實寫照。
3月22日中午,當記者來到蘭州商學院民族餐廳時,正值學生就餐高峰時間。記者在該餐廳轉了一圈發現,在相當一部分餐後留下的餐盤中,都有剩米飯和沒吃完的炒菜。有的餐盤中的米飯幾乎未動一口。記者觀察發現,每5個學生中,就有3人將吃不完的飯菜倒掉。一位回收食具的工作人員一邊將餐盤中剩下的飯菜倒入身邊的泔水桶,一邊無奈地搖搖頭。不一會時間,泔水桶就盛滿了剩飯剩菜。桶內,白花花的米飯、饅頭和各類蔬菜讓人痛心。
據餐廳內一位打掃衛生的工作人員介紹,學生們幾乎每頓飯都能“製造”幾大桶泔水。“一頓午餐就能倒滿七八桶,將近一千斤,倒掉最多的是白花花的米飯。太可惜了!前一段時間糟蹋的更多!”該工作人員表示,自己之前還常常勸學生們不要浪費,家裏人掙錢都不容易。“説了人家不愛聽,後來我也就不怎麼説了。”
3月23日,記者分別走訪蘭州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等高校學生食堂時發現,各高校學生食堂的浪費情況大同小異。在蘭大盤旋路校區學生食堂泔水回收區記者站了一段時間發現,在十多位前來送餐盤的學生中,只有3名學生用過的餐盤相對還算“乾淨”,其他學生的餐盤內不同程度的都有剩飯剩菜,有的飯菜幾乎就沒動。兩名工作人員正在不停地將學生餐盤裏剩下的飯菜倒入回收桶裏。
調查:剩飯理由五花八門
是什麼原因讓學生們將盤中白花花的米飯倒進了泔水桶?走訪中,同學們的理由真是五花八門,其中反映較多的有兩個,一是飯菜不好吃,另一個是菜不乾淨。
在一所高校餐廳內,一位女同學將一份沒吃幾口的炒拉條放在桌上起身就走,當記者問她:“剩下這麼多沒吃,不可惜嗎?”該女生回答:“不好吃,只能倒掉了。”當記者問一位只吃了餐盤中一小半飯菜就準備離開的學生為何不吃完時,該女生告訴記者,飯菜打得有點多,自己又不是很餓,只有剩下了。另有一位剩了多半盤子飯的男生則對記者的問話很反感:“要你管,花的又不是你的錢!”採訪中,一位準備放棄盤中飯菜打算離開的女生告訴記者:“剛準備吃卻看見雞皮上的雞毛都沒有收拾乾淨,噁心死了,哪還有胃口呀!”另有一些學生反映,不是他們故意浪費糧食,主要是飯菜沒有煮熟,沒法吃。
原因:學生節儉觀念淡薄
對於校園餐桌浪費現象,蘭州商學院後勤處一位負責人認為,根本原因是節儉觀念淡漠。
該負責人表示,學校平時很注重勤儉節約方面的宣傳教育,不僅在食堂和學校都懸挂有“節約光榮”之類的宣傳標語,還專門安排有檢查餐廳衛生的學生,但收效並不明顯。關鍵是學生們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對於學生們反映的飯菜沒煮熟,該負責人表示純屬偶然。針對學生們反映的飯菜不好吃,該負責人表示,在物價上漲的現實面前,學校食堂飯菜的價格並沒有跟著上調,那麼在飯菜上就可能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要求,在這方面,學校方面已經盡了力。
採訪中記者也看到,很多高校餐廳都張貼了有關節約糧食的標語或公益廣告,比如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等。但這些標語真正起到的教育意義又有多有大呢?
據了解,教育部此次有關推進“光碟行動”的通知要求,從即日起至4月10日,各高校要針對餐桌浪費問題開展全面自查整改。省級教育部門和部屬各高等學校須將自查自糾情況以書面形式報送教育部。教育部將於4月下旬組織工作組,對部分高等學校自查整改情況進行督查。晚報記者馬文艷實習生李丹毛紅軒文圖
[ 責任編輯:芮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