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灣青年拒絕被代言:關於服貿還有另一種聲音!

2014年03月26日 13:2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針對島內一些對服貿的誤讀,網友自製“懶人包”ppt厘清事實,表達對服貿的支援(來源:網際網路)

  台灣網3月26日消息  愈演愈亂的“反服貿”鬧劇延續一週後已經失控並失焦,部分學生佔領“立法院”癱瘓議事甚至傷及無辜、毀壞公物等行為通過電視直播讓關心臺灣的全球觀眾“目瞪口呆”。輿論不禁開始探討:斯文理性的臺灣青年,你們都去哪兒了?

  事實上,雖然大批“反服貿”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反對”什麼的學生佔領了大量頭版,但仍有不少臺灣青年顯然對此並不認同,他們拒絕被代言,並在尋找多種渠道表態。他們反感這樣無序的混亂,反思鬧劇的原因,並製作“懶人包”反擊謬誤表達訴求。他們希望臺灣、大陸甚至世界知道,關於服貿,還有另一種聲音。

  反感——出離合法範疇太過了!

  抗議聲音雖然博得不少頭版,但真正代表臺灣青年的普遍態度麼?畢業于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的臺灣青年羅鼎鈞在接受台灣網電話採訪時就表示:完全不能。“如果看資料你就會知道,帶頭的那幾位都具有民進黨籍的背景。”他告訴記者,有很多學生事實上更想專注于學業,對這次活動完全“沒興趣”。而對於霸佔“立法院”,衝擊“行政院”等失控行為,一些學校院所甚至出現停課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受教權,他們普遍認為:已經出離了合法的範疇,太過了!

  一位臺灣網友在百度貼吧裏撰文講述他看到的情況:有學生在“立法院”打卡,説好潮阿。更有甚者有一群學生,在“立法院”亂翻“立委”私人抽屜,喝酒娛樂燒烤助興。最誇張的,昨晚有一學生被查攜帶汽油與打火機入場,後被糾察隊沒收器具。“簡直太荒唐了!跟小混混鬧事有什麼區別呢!”

  反思——鬧劇跟服貿沒太大關係

  比起可能仍舊不清楚“服貿”到底為何卻罷課抗議的學生,羅鼎鈞顯然對大陸有著更多了解。他表示,現在臺灣在區域整合中已經落後,必須大步追趕才有可能避免邊緣化的危機,服貿協議確實將幫臺灣真正打開一條在區域經濟中突圍之路。

  羅鼎鈞分析説,臺灣學生此次對服貿反彈如此之大,一方面是並不了解協議內容,僅僅看了一些“懶人包”被誤導,另外也不能忽視一些黨派集團在此中的煽動。不過最重要的,羅鼎鈞認為,是臺灣近年來經濟環境不好,畢業生起薪低,壓力大,本能地懼怕競爭,生活在自己的“小確幸”中,同時常年來不了解也不想了解大陸的發展。“我覺得我們現在的年輕人應該多學習上世紀60、70年代,臺商一隻皮包闖蕩世界的精神,拼搏的精神!”

  在百度貼吧撰文的那位臺灣網友也表示:在臺灣,太多東西被習慣性地簡單訴諸道德,粗暴加以鞭笞了。就像我在臺灣 Facebook 以及 PTT 上所看到的一樣,真有人去分條逐個去解析這些議題嗎?我猜是沒有的,他們有的只是不滿。而這種不滿多是被構建出來或者移轉而來的,和服貿本身沒太大關係。 

  反擊——自製“懶人包”駁謬誤

  有感於網路上普遍一面反對的“懶人包”,臺灣女孩周安婷24日也將整理的懶人包上傳到網路,一一解釋了網路上反對的理由其實都是誤解,澄清協議簽署並不是黑箱作業。她在ppt中表示:對於協議當中早就有多次溝通,大家沒有加入溝通,並不代表當局沒有溝通。至於為什麼不逐條審查呢?是因為全世界沒有哪個貿易協議可以讓“國會”這麼搞!

  她還指出:為何先推服貿?服貿對臺灣是有幫助的,因為我們的服務業比大陸強很多,根本無須恐慌。許多人感受不到ECFA的好處,是因為我們目前只推早收清單,也就是説只有早收清單涵蓋的産業才感受的到,而臺灣以服務業為重,服貿上路以後,就業機會才會集中創造于服務業。此外,周安婷還在PPT裏再三澄清“五個沒有”,沒有開放大陸勞工來臺,沒有開放大陸居民來臺投資,沒有開放大陸出版業來臺等,相反的,可以增加臺灣人就業機會。

  而在facebook上,一位名為“徐巧芯”的網友就開宗明義地提出“我支援服貿協議”,並製作鮮明圖片置於自己的主頁。她認為:公共事務本就有多元看法和表態空間,所以要“表達自己的觀點”。她表示:有鋻於網路上的懶人包都早已預設意識形態及立場,讀完以後只會往某個方向倒而已,決定寫一篇簡單的懶人包,説明支援者的看法,也讓各位聽到一點“不一樣的聲音”。她也歡迎支援服貿但不知道該怎麼跟朋友説明的網友轉貼懶人包。

  對此次事件,羅鼎鈞也有些許擔心:我已經看到大陸網路上有很多網友對臺灣青年很不解,雙方的嫌隙很有可能因此加深。“其實作為同一個民族,我們應該做的是在競爭和合作中取長補短互相提升,每一個青年人都有責任讓兩岸更加進步,而不是加深誤解。”(台灣網記者 李徽)

    聲明:台灣網獨家稿件,網路媒體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平面媒體轉載需經本網許可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