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召開新聞發佈會向網路媒體記者介紹威海市半島藍色經濟發展情況。(台灣網 劉海偉 攝)
台灣網10月28日威海消息 10月27日上午,威海市委、市政府為亞太森博杯“聚焦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第六屆中國網路媒體山東行採訪活動舉行新聞發佈會。威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培廷致辭時表示,威海將重點培養海産品生産加工、船舶修造等六大基地,強力帶動藍色經濟高速發展。
王培廷説,在發展藍色經濟方面,威海堅持“高端、高質、高效”戰略,積極培育海洋優勢産業。把藍色經濟區建設與轉變方式調結構緊密結合起來,把增強産業競爭力作為中心環節,大力提升傳統海洋優勢産業,重點突破新興戰略性産業,不斷推進産業結構和産業層次向高端、高質、高效方向發展,努力構建海洋特色鮮明、區域佈局合理、産業結構優良、生態環境良好、帶動能力較強的藍色經濟體系,實現重點培育六大基地。
一是海産品生産加工基地。威海海産資源豐富,盛産對蝦、海參、鮑魚、貝類、藻類及各种經濟魚等300多種海産品,可用於養殖的淺海灘塗和水域330萬畝,海産品産量多年來一直保持在200萬噸以上,多年來一直保持居全國地級市之首,是全國最大的水産品加工基地。爭取到2012年水産良種覆蓋率由現在的30%提高到45%以上,海珍品養殖由30萬畝增加到50萬畝,名優養殖産值由目前的97億元增加到120億元以上。
二是船舶修造基地。威海岸線港灣眾多、水深坡陡,有岬灣30多個,適合造船的近10個。為了集約利用資源,規劃建設了三大造船聚集區,重點培植十大造船企業,大力提高整船研發和製造能力,不斷提高造船配套水準。爭取到2012年,全市形成整船製造400萬載重噸、船段生産60萬載重噸、船舶修理700艘次的能力,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專業配套園區達到7個,具備自主設計製造10萬噸級船舶的能力。
三是港口物流基地。威海有17個商港,萬噸以上泊位19個,擁有國家一類開放口岸3個、一類開放作業區5個。全市港口開通了18條國際航線、每週31個航班,其中韓國航線10條、每週23個航班,到韓國客滾航線5條、每週15個航班。爭取到2012年,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600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00萬標箱,客運量達到150萬人次,其中對韓客運量達到70萬人次。
四是濱海旅遊休閒度假基地。威海充分發揮海、島、泉、山、林等資源優勢和文化基礎條件,以千公里海岸線為依託,以劉公島為龍頭,以福文化為主題,以“好客山東”品牌為引導,加快推動文化與旅遊融合,實現由觀光遊向體閒度假遊轉變,著力打造“藍色休閒之都、世界宜居城市”。
五是新能源産業基地。威海岸線地質穩定、光照充足、季風特點顯著,適合發展多種臨海清潔能源,將合理佈局、有序開發風能、核能、太陽能、抽水蓄能等項目。
六是石化基地。威海鏌铘島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及水深條件等優勢明顯,是開發建設大型石油化工基地不可多得的理想場所。目前,威海正在引進戰略投資者,規劃建設鏌铘島大型石化基地項目,重點建設大型原油和成品油儲備庫,逐步開展煉油、天然氣等項目。
王培廷表示,威海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和突出特色、錯位發展的原則,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中的定位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域的重點城市,海産品生産加工、船舶修造、新能源和濱海旅遊休閒度假等産業的領軍城市,與韓國經貿合作的“橋頭堡”和東北亞海上客運中心,濱海生態人居示範區。以此為目標,加快由海洋經濟大市向海洋經濟強市的跨越,努力把威海建設成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中最具活力、最具影響力的城市之一。(台灣網記者 劉海偉)
[ 責任編輯:劉海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