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兩岸媒體災區行:見證北川老城蛻變 新城崛起(圖)

2009年05月06日 06:09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再造一個新北川”的巨幅規劃圖巍然屹立在北川新城建設施工現場。(台灣網 鐘寶華 攝)

  台灣網5月6日綿陽消息  “5.12”地震即將滿1年,重災區北川老縣城有何變化?北川新縣城規劃重建進展如何?帶著疑問,海峽兩岸記者美麗天府聯合採訪團一行30余人,探訪了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並實地走訪北川新城選址,了解規劃建設情況。

  5日上午,聯合採訪團被特批進入北川老縣城採訪。雖然已經過去1年,但北川縣城滿目瘡痍的景象依然觸目驚心,“放輕你的腳步,放低你的聲音,給逝者一個安寧”的提示牌安放在廢墟之上,更讓人心情沉重,兩岸記者一行敬獻上花籃並行鞠躬禮,表達對地震中遇難同胞的哀思。

  幾乎被地震夷為平地的北川老縣城,經論證已不適合原址重建,擇址再造新北川的同時,這座老縣城也將被完整保存,建設成為一座實景的地震遺址博物館,供人們祭奠與研究。記者看到,老縣城內一處空曠地,已建成對遇難同胞的悼念場所,紀念碑石上紅色的“5.12”大字十分醒目,施工工人也在緊張忙碌,對一些傾危建築實施加固。

  悼念採訪完畢,記者一行離開北川老縣城,來到23公里之外,“再造一個新北川”的藍圖正在此展現。

  北川新縣城新址位於安昌鎮以東約2公里處,可利用面積在8平方公里左右,自然條件極佳,非常適宜城鎮建設,交通便利,區位優越,也有利於北川災後恢復重建和未來發展。

  北川縣副縣長賀旺對兩岸媒體介紹,充分考慮抗震和體現羌族文化特色等因素,北川新縣城規劃建設按照“安全、宜居、特色、繁榮、文明、和諧”的十二字標準進行,未來發展定位為“北川縣城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川西旅遊服務基地,綿陽西部産業基地和現代化的羌族文化城和生態園林城”,目前規劃設計已經完成並獲通過,將於今年5月中旬破土動工。

  根據災後重建實際,2008年至2010年為北川新縣城恢復重建期,將優先建設保障性住房,安置3萬多受災群眾和被徵遷群眾,期間先期啟動的項目還包括齊魯大道、綿北大橋、醫院、學校等市政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備受社會關注的北川中學也在先期啟動項目中,目前新校的設計工作已經完成,今年5月動工,預計明年9月1日前交付使用。

  北川新址居民拆遷與安置問題也受到兩岸媒體關注。賀旺表示,截至目前,北川新城徵地內的2414戶拆遷群眾已得到妥善安置,既有拆遷補償,還免費為每人提供35平米的安置房,同時將拆遷安置房70%的商業門面贈送給村舍集體,農戶可分配門面租金。當地政府還為被徵地拆遷群眾購買了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醫療保險,將其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從根本上解決了失地農民的後顧之憂。

  在即將動工的北川新址徵地上,記者遇到正在收割油菜的鄧大叔,他對記者説,這是他在這塊田裏最後一次收割莊稼,話到此處,他表露出幾分不捨。“但子女們期待這裡未來新的城市生活,我自己也有了地方政府上的養老保險,生活有了保障,將來也可以在新縣城裏打工。”鄧大叔説。

  施工現場,“再造一個新北川”的巨幅規劃圖巍然屹立,施工車輛也正嚴陣以待,隨著今年5月12日的破土動工,北川新城,將拔地而起。(記者 鐘寶華)

 

 

北川老縣城內,施工工人正在緊張忙碌,對傾危建築進行加固作業,這裡將建成地震遺址博物館。(台灣網 鐘寶華 攝)

 

 

北川新城地址上,北川縣副縣長賀旺為兩岸媒體介紹北川新城規劃建設情況。(台灣網 鐘寶華 攝)

 

 

北川老城地震遺址廢墟上提示牌。(台灣網 鐘寶華 攝)

 

 

北川新城新址上,搬遷村民鄧大叔正在收割自家田裏最後一茬莊家,未來這裡將拔地而起一座嶄新的北川城。(台灣網 鐘寶華 攝)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鐘寶華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