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3月31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不少廠商因受金融危機影響,宣佈暫時停業或倒閉,意外掀起工業用輻射性物質或設備棄置潮。臺核能主管部門最近稽查發現,多家廠商歇業或停業後,任憑輻射源或輻射性設備棄置在廢棄廠房內,甚至成為法院的拍賣品。
為防堵輻射性物質或設備棄置風潮擴大,危及公眾安全,臺核能主管部門加強列管輻射性物質動態申報管制,要求業者必須定期申報,近期內並派人全面盤點分散在臺各縣市的X光機等輻射性設備。
報道稱,輻射性設備只要不插電,即使被棄置也不會造成輻射曝露,但臺核能主管部門強調,“我們比較擔心的是,輻射性物質(輻射源)被當成廢鐵賣掉或被棄置後,有人不慎撿拾,受到輻射傷害”。
臺核能主管部門官員指出,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業者上網申報還算正常,但今年初開始,陸續有業者未依規定上網申報,多數是已經倒閉歇業或是暫停營業。
較特殊的是,臺灣嘉新食品因歇業廠房被桃園地方法院查封拍賣,連同該公司持有的5枚鈷60放射源(造成輻射鋼筋污染的輻射源)也被法院列為拍品,創輻射物質遭法院拍賣的先例。臺核能主管部門已通知桃園地方法院和債權銀行,若有人得標,點交時應告知對方必須依法申報。
依臺灣游離輻射防護的相關規定,輻射性物質或設備若未申報,將處以10萬到50萬元新台幣的罰款。但臺灣核能主管部門表示,廠商若已倒閉,非但罰不到業者,就連回收處理費用也要由自己埋單。(王賽賽)
[ 責任編輯:高大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