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大三通”與兩岸經濟社會一體化研討會的學者在探討議題(李傑 攝)
台灣網2月14日北京消息 兩岸直接“三通”基本實現後,對兩岸政治、經濟、社會産生了哪些深刻影響?今天上午,來自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廈門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等涉臺研究機構、高校的近二十位知名專家學者,在北京參加了由全國臺灣研究會主辦的研討會,對此進行了深入討論。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兩岸直接“三通”基本實現後對兩岸經濟與社會的影響。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儘管兩岸直接“三通”還存在一些障礙,推動全面直接“三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直接“三通”的基本實現已經極大地促進了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了巨大助推力量。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劉國深院長認為,直接“三通”基本實現後,制約兩岸民間關係發展的最大障礙基本消除,兩岸社會開始進入全面融合的新階段。
劉國深指出,兩岸直接“三通”基本實現的積極意義主要表現在:兩岸交流的成本大大降低,兩岸人民的往來具有了更加經濟、快捷和舒適的條件,有利於兩岸人民共同生活圈的實現。兩岸民眾融合程度將不斷加強,兩岸民眾將會越來越“悲傷著你的悲傷”,“幸福著你的幸福”,這種進程將大大降低“臺獨”的可能性。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認為,兩岸直接“三通”的基本實現,將使兩岸經濟關係産生結構性變革,這種變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直接“三通”意味著兩岸政治阻礙大為減弱,兩岸經貿步入正常、全方位的交流時期,將改變過去扭曲的兩岸資源配置;其次,直接“三通”的基本實現有助於兩岸應對金融危機,逐步實現經濟轉型升級,過去“臺灣接單,大陸生産、出口歐美”的分工方式將發生變化,大陸成為重要的消費市場;第三,直接“三通”形成兩岸“一日生活圈”,將加快兩岸服務業的合作。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認為,直接“三通”的基本實現,為兩岸經貿關係發展與經濟合作開創了新機遇,使兩岸經濟合作潛力與能量逐步得到釋放,為兩岸經濟合作創造新契機,也為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發展提供了條件。
北京聯合大學臺研院劉紅院長發言時指出,直接“三通”基本實現,兩岸人民的接觸互動變得常態化,隨著兩岸距離拉近,關係更加親密,民眾更加熟悉,將有助於解決兩岸間尖銳複雜的政治問題。
會議主持人、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周志懷最後説,直接“三通”的基本實現使兩岸政治互動更加頻繁、經濟融合更加強化、社會聯繫更加廣泛。期盼未來兩岸之間能夠實現“利益通、感情通、心靈通”的新“三通”。(李傑)
[ 責任編輯:李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