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綜述:改革開放30年 西藏變化日新月異

2008年11月13日 22:10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1月13日消息 30年改革開放,30年艱辛探索,30年持續發展,30年喜悅收穫。“三十年改革開放看西藏——全國重點網路媒體西藏行”活動於11日結束。

 

  此次活動由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西藏自治區新聞辦主辦。人民網、新華網、台灣網等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以及新浪網、網易等部分省市重點新聞網站和知名商業網站參與了此次活動。

  採訪活動自11月6日啟動以來,記者團採訪了西藏自治區主席向巴平措等西藏自治區高層領導,同時也深入基層,直接感受普通農牧民的生活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的變化。對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西藏環境保護、藏醫藥的發展與應用、普通居民的生活狀況、農牧民的生産生活、西藏知名企業、安居工程、教育發展情況等做了全方位、多視角的調查和採訪。

  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足

 

  2007年,西藏生産總值達到342.19億元,連續7年保持了12%以上的增長,比1978年增長了15.8倍,每人平均GDP于2005年和2006年分別突破1000美元、10000元人民幣,西藏基本實現了糧油肉基本自給,基本解決了絕大多數群眾的溫飽問題。

 

  西藏實施安居工程以來,解決了11.4萬戶、60萬農牧民的住房問題,65萬農牧民用上了電,102萬農牧民喝上了安全飲用水,219個鄉、1490個行政村通公路,111個中心鄉鎮通郵,3721個行政村通電話……改革開放30年來,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力度不斷加大,農牧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每人平均純收入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從1978年的175元增加到2007年的2788元,30年間增長近16倍。 

 

  以青藏鐵路通車運營為標誌的綜合運輸體系形成,西藏現有3個機場,還有2個機場正在建設中,公路通車里程達4.86萬公里 。西藏在2004年已經完成了“縣縣通光纜,鄉鄉通電話的目標”。

 

  在堆龍德慶的無公害蔬菜生産基地,每個蔬菜大棚佔地六分,一年純收入為1.2萬元,每家農戶包産均在2到3個。以前農戶只種青稞,家裏沒什麼多餘收入,生活困難,現在政府組織由過去的單幹發展到合作社,提供産供銷一條龍服務,承包蔬菜大棚的農戶收入顯著提高,大家嘗到了甜頭,現在承包需要先學習再考試,合格才能加入,生産積極性顯著提高。

 

  記者在採訪拉薩居嘎巴集中搬遷地時採訪到了當地居民多布傑,多布傑家寬敞明亮,家電齊全,一年經濟收入有2萬多元。而林芝地區八一鎮公眾村的尼瑪次旺家利用便利的交通,通過搞砂石運輸,一年的收入更是達10萬以上。

 

  農牧民看病不再難和貴

  從最初的只有3所藏醫機構,到現在的7127家各類醫療機構;從最初的100萬人,發展到現在的284萬人……改革開放30年來,西藏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壯大,基本建立起了以拉薩為中心的輻射全區城鄉的醫療衛生網。目前,全區所有的農牧民都享有了以免費醫療為基礎的農牧區醫療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已累計撥款18億多元用於發展西藏醫療衛生事業,每年用於農牧民的醫療補貼超過2000萬元。到2007年底,西藏共建立各類醫療機構7127家,衛生人員超過1萬名。每人平均期望壽命已經由當初的36歲提高到現在的67歲。

  作為我國西部邊遠地區,西藏公共衛生事業得到了兄弟省市的幫助。從1994年至今,全國17個省市以及14個大型國有企業共派出近1300名醫療人員和64名衛生幹部進藏,向各級醫療單位提供設備、救災藥品、辦公設施等近4億元,使西藏的衛生事業取得長足進步。

  此外,通過農牧區醫療制度的實施,西藏農牧區醫療基本上做到“小病有治、大病有救”,農牧區醫療制度的框架和運作機制已經基本形成。全區農牧民醫療報銷補償率達到76.6%。農牧民免費醫療標準也由2002年的30元提升到今年的每人平均140元標準。目前,各級政府用於農牧民免費醫療的費用累計達到10億元。

  截止到2007年底,全區100%的農牧民都享有以免費醫療為基礎的農牧區醫療保障。農牧區醫療制度縣、鄉覆蓋率分別達到100%,參加的農牧民已佔農牧民總數的87.94%。

 

  傳統民族文化得以傳承

 

  記者發現,西藏大學緊抓西藏特色,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研究發掘等方面,突出了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例如在建校之初,就設置了少數民族文學、少數民族史等專業,對學生進行藏族文學、歷史等文化知識的普及,少數民族文學、少數民族史這兩門學科,也成為西藏大學最早獲得授予碩士學位資格的學科,為傳承藏民族傳統文化培養了大量的研究性人才。現在的西藏大學,在藏文化的研究方面,已經頗具實力,例如格薩爾研究室等一大批研究基地建立了起來。另外,學校還特別重視藏文典藏,甘珠爾和丹珠爾在學校圖書館都有齊備的收藏;唐卡繪畫的兩大流派,在藝術系的唐卡專業都有專家講授;各種藏族民間舞蹈、藏戲等,也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推廣。

  這些年來,西藏大學在發掘和傳承傳統民間文化方面,確實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例如堆諧等傳統民間舞蹈,現在都已經走進了西藏大學的校園。

  西藏的現代教育的發展,實際上推動了民族文化的保護和發展。據有關資料,舊西藏的文盲率高達95%以上,而現在僅為4.76%,這些數據的背後,意味著的是,普通的民眾能夠讀寫藏語文。現代教育不是毀滅而是推動了藏語文和藏文化的普及和發展。

   而有著2300多年曆史的藏藥如今也正借助科技的力量不斷發展壯大。目前,西藏自治區藏藥廠等企業通過了國家GMP認證,藏藥的生産和管理逐漸步入規範。近幾年來西藏每年投入2億元以上的資金,加大包括藏藥企業在內的企業技術進步和改造力度,積極引導藏藥企業開展藏藥傳統劑型改革和工藝改良。有關部門還組織專家對上千種藏藥藥用植物的名稱、種屬、藥理成分、功能作用、用法用量等作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使藏藥生産走上了標準化、科學化的軌道。

 

  保護碧水藍天不遺餘力

  西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各項經濟建設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西藏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生態與環境保護工作,保護好雪域高原的碧水藍天。

  為了保護環境,西藏地區禁止發展造紙、化工等重污染、高耗能工業,並積極開展企業污染治理。“十五”期間,西藏共關閉了水泥生産線9條、小鋼鐵廠5家、小造紙廠4家。截至2007年,西藏共投入8000多萬元用於污染防治,真正實現了污染企業的達標排放。西藏自治區主席向巴平措在當地有句名言:只要是影響生態環境的開發項目,哪怕是挖金子我們也不幹!

  據悉,2005年,西藏自治區政府發出公告,宣佈自2006年1月1日起在西藏自治區內全面禁止開採砂金礦。從2008年1月1日起,西藏在全區範圍內全面禁止開採砂鐵(含其他重砂礦物)資源,這是繼全面禁止開採砂金資源後的又一項保護高原碧水藍天的重要舉措。

  西藏是南亞、東亞地區的“江河源”和“生態源”。中央政府高度重視西藏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投資力度也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不斷加大。據統計,目前西藏共建立了21個生態功能保護區、7個國家森林公園、3個地質公園、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40個,保護區面積達40.83萬平方公里,佔全區國土面積的34.03%,居全國之首.西藏的125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9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都得到很好保護。

 

 

  短短七天的行程,翔實的數據、真實的人物親身講述,讓記者看到了一個全新發展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不斷發展前進里程。短短七天的行程,記者體會到了改革開放30年來,西藏伴隨著祖國的強盛而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短短七天的行程,讓記者看到了西藏社會生産力的空前提高,西藏山河的美麗和未來的發展趨勢。(董潔)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董潔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