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中研院”社會研究所副研究員吳齊殷,從2000年起,即以臺北縣市跟宜蘭縣的公私立初中當中,抽出初三及初一學生約5400位進行長期追蹤調查,結果發現不管是多元入學方案群或高中聯考升學管道群的男學生,憂鬱分數都大概在3分左右;但對於女生來説,如果是基測升學的,憂鬱分數大約為3.5分,循聯考管道的,憂鬱分數則在4分左右。
吳齊殷表示,這意味著對男生而言,多元入學方案並沒有減輕考試壓力,但對於女生來説,多元入學方案的實施,在某個程度上,似乎稍微減輕了她們的內在壓力情緒。
調查也發現,多元入學方案的學子,憂鬱分數仍是從初一到初三逐年上升,升到高中或高職階段後才逐年下降,但到高三階段壓力又重新升高,這個現象不論男生或女生都一樣,只是女孩子的憂鬱症狀一直比男孩子為高。吳齊殷説,這些分析結果顯示出臺灣教改實施之後的現行升學制度,仍未能有效緩減學生在升學上所面臨的壓力。
吳齊殷以學生憂鬱症狀的變化來區分三群學生,分別是惡化組、改善組跟穩定組,其中85%的中學生憂鬱症狀不明顯,屬於情緒穩定組,但有6%左右,約3萬中學生憂鬱指數不斷攀升,屬於惡化組,他們的共同特徵是家庭關係不好且學校成績也多沒能達到理想。
另外還有9%的學生,在初一時因改換新的學習環境而造成心理調適不良,之後才慢慢減緩下來,這群屬於“改善群”的孩子也約有5萬多人,吳齊殷強調,對於這群非穩定群的孩子,一定要有效察覺他們的情緒變化,否則很有可能早期階段就造成意想不到的悲劇。 (娟子)
[ 責任編輯:sys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