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穩中求進每月看|奮楫揚帆風正勁——7月全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觀察

2025-07-31 11:36: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7月,下半年經濟運行開局的關鍵時段。夏日經濟激活暑期消費新活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向縱深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提速加力、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擴大……行至年中,各地凝聚力量,主動作為,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觀察一:夏日經濟激活暑期消費新活力

  武俠主題街區燈光璀璨、古風巡遊別開生面、各路“俠客”身著古裝暢遊“江湖”……入夏以來,憑借獨特的武俠文化主題和豐富的夜遊項目,河南開封市萬歲山景區吸引大批遊客打卡遊玩。

  “我們上新了100多場節目,不斷創新交互方式,豐富遊客夜遊體驗。”萬歲山武俠城營銷中心品宣部經理王雪瑩介紹,今年以來景區客流量同比增長230%,暑期每天入園遊客有7萬名左右。

  進入暑期,多地打造避暑、研學、親子等差異化的特色文旅活動,帶動暑期遊升溫。

  溜索探洞、垂直速降、懸崖咖啡……在貴州大學擔任足球教練的英國小夥大衛·吉里和朋友前往貴州荔波酷玩森林景區,體驗了一場奇妙的“探險”。“有朋友來,我會第一個推薦這里。”吉里說,“這里風景美還很涼快,設計的項目趣味十足又充滿挑戰。”

  新疆出臺方案構建文化、旅遊、體育、美食深度融合的特色消費新場景;重慶舉辦國際啤酒文化節、蘇州啟動太湖國際啤酒音樂嘉年華;“浙BA”(浙江省城市籃球聯賽)激戰正酣帶動文旅消費攀升……各地紛紛出招助燃夏日經濟。

  

  【記者觀察】文化興、旅遊火、消費旺。隨著文旅消費產品供給的不斷豐富,新業態新場景的加快培育,“夏日的中國”活力無限。

  觀察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向縱深推進

  近期,為進一步拓展業務,重慶宜必興商貿有限公司從重慶市秀山縣遷移至四川省宜賓市。“過去,辦理跨省遷移業務,稅務清算、資質重審等環節耗時又費力。現在,線上提交跨區遷移資料,辦理未辦結的涉稅業務,各類登記遷移事項無障礙一次辦,我們很快就‘搬了家’。”公司財務負責人徐小林說。

  推動經營主體自由遷移、實現跨區域順暢流通,是加快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市場一體化的重要內容。據了解,四川、重慶已有355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川渝通辦”。

  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對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作出部署。各地紛紛行動起來,不斷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走深走實。

  京津冀地區突出產業轉移與承接,通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動產業鏈在津冀重組,津冀根據自身產業基礎和發展規劃有序承接;重慶市推動不符合規定的文件按照相關程序加快修改廢止;滬蘇浙皖簽訂《長三角市場監管部門共促平臺經濟創新發展合作協議》等6個合作協議,全國統一大市場先行區建設穩步推進……

  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局長沈海斌表示,下一步將聚焦行政審批、日常監管、行政執法等多個方面,健全統一的制度規范和工作流程,助力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記者觀察】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隨著各項舉措落地,統一、開放、活躍的中國大市場必將為中國經濟注入持續動力和更大確定性。

  觀察三:重大項目建設提速加力

  盛夏,塔里木盆地熱浪滾燙。歷時15年建設,總長4197公里的環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輸變電工程于7月13日全線貫通。這是我國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周邊,繼鐵路、公路等之後完成的又一項基建大工程。

  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也是擴大投資的重要抓手。7月以來,多地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刷新“進度條”:全球最大單體綠氨裝置在吉林大安投產、位于渤海南部海域的中國海上最大規模淺層岩性油田正式進入生產階段、貴州實現“市市通高鐵”的最後一個項目盤興鐵路完成全線鋪軌……

  重大項目的順利推進,離不開政策有力支持。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數據顯示,今年8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清單已全部下達完畢,共支持1459個項目。

  7月18日,隨著最後一次爆破完成,滇中引水工程香爐山隧洞5號施工支洞順利貫通,滇中引水這一重大工程迎來建設新節點。項目經理部常務副經理張宗龍說:“在‘兩重’項目資金保障下,工程進展順利,下一步將全力打好香爐山隧洞攻堅戰。”

  記者從雲南省發展改革委獲悉,在“兩重”建設的帶動下,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實現企穩回升,2025年以來連續保持正增長。

  

  【記者觀察】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動力源”和“穩定器”。一個個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映照出中國經濟的澎湃活力,重大項目建設提速加力為擴大國內需求、穩住經濟大盤提供重要支撐。

  觀察四: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擴大

  在7月25日舉行的第八屆進博會展前供需對接會上,美敦力帶著計劃在本屆進博會上“亞太首展”的閉環可充電脊髓神經刺激係統Inceptiv亮相。進博會被這家企業視為將全球創新引入中國醫療體係的關鍵舞臺。

  這個夏天,一係列高水平國際展會圓滿舉行,人氣更旺、交流更廣、成果更實——

  第三屆鏈博會,172個境外團組觀展參會,是上屆的2.2倍,線上線下觀眾人數超過21萬人次,比上屆增長5%;第十二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上,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余位嘉賓為高鐵建設發展成果如何惠及更廣大地區和民眾獻言獻策;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展示前沿科技3000余項,包括100余款“全球首發”“中國首秀”產品,展品總數、首發首秀較上屆實現“雙倍增”……

  多場展會的成功舉辦,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要舉措,“投資中國、共贏未來”成為全球共識。

  7月以來,中國首座、全球開園規模最大的樂高樂園在上海金山正式開園,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在廣東惠州大亞灣石化產業園區正式投產,阿聯酋企業10億美元採購中國“空中出租車”……不斷涌現的外商投資合作案例成為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生動注腳。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李倩認為,面對當前嚴峻的國際環境,中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在經貿、科技、文化等多個領域主動作為、積極融通,為全球發展注入信心和活力。

  

  【記者觀察】開放是中國經濟活力之源,也是中國對世界的堅定承諾。從展會不斷、客商雲集到政策利好頻出、外企增資擴產,中國經濟的定力和韌性持續為全球發展帶來信心,為各國企業提供機遇和紅利。

  記者:潘德鑫、李曉婷、杜剛

  海報設計:賈稀荃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