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見習主席的三點主張,講清楚了中歐這對“大個子”如何相處

2025-07-26 08:33:0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字號

  “中歐都是國際社會中的‘大個子’,我們要牢牢把握中歐關係發展的正確方向,一道努力開闢中歐關係更加光明的下一個50年。”7月24日,在會見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時,習近平主席貫通歷史與未來,深入闡釋中歐關係發展之道。

  “大個子”的形象比喻,講的是中歐在世界版圖上的特殊影響力,著眼的是中歐關係的全球責任。回顧新時代以來中歐交往的歷程,從在比利時歐洲學院演講時“給大家談談中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倡導中歐共建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座橋梁,到同歐盟、法國、德國等歐洲領導人一次次深入溝通,習近平主席對中歐關係的重視一以貫之,倡導雙方以歷史眼光和責任意識看待彼此關係的理念一以貫之。

  今年是中歐建交50週年,中歐關係站在新的歷史節點。在會見中,習近平主席從歷史談起,深刻總結中歐關係半個世紀發展所凝結的經驗和啟示:“相互尊重、求同存異、開放合作、互利共贏”。

  相互尊重是中歐關係健康發展的政治基礎。習主席曾在闡釋中歐關係時講述“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典故。世界是多向度發展的,各方都有選擇自身發展道路的權利。中歐唯有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尊重各自選擇的發展道路,雙方關係才能在正確軌道上運作。

  求同存異是中歐關係穩定前行的務實智慧。志同道合是夥伴,求同存異也是夥伴,這是命運與共的時代所需要的胸襟格局。正如“茶和酒並不是不可相容的”,中歐歷史文化、道路制度、發展階段的差異,過去沒有成為中歐建交和關係發展的障礙,今後也不應該阻礙雙方關係發展。

  開放合作是中歐關係保持活力的動力源泉。50年來,中歐堅持開放合作,貿易額從24億美元增長到7800億美元,投資額從幾乎為零增長到近2600億美元。今年一季度,中國對歐盟進出口1.3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每分鐘都有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的貿易往來。中歐繼續做開放合作的夥伴,不僅惠及各自發展,也將維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為全球共同發展提供更多推動力。

  互利共贏是中歐關係行穩致遠的目標引領。1975年的世界,意識形態鐵幕森嚴,冷戰陰雲籠罩全球。中歐選擇握手,展現了超越陣營對立的戰略遠見。中歐關係從來不是零和博弈的棋盤,而是共同發展的舞臺。從雙方各領域務實合作的跨越式發展,到攜手推動達成《巴黎協定》、共同加強生物多樣性合作、共促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合作,中歐數十年的合作歷程已經充分證明,中歐關係不僅成就彼此,而且照亮世界。

  當前,面對加速演進的世界百年變局和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中歐關係的全球影響進一步凸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三點主張,講清楚了中歐這兩個“大個子”應如何正確相處,為亟需穩定性和正能量的世界展現大格局、大擔當。

  “堅持相互尊重,鞏固夥伴關係定位”,這強調的是樹立正確認知的問題。近年來,歐洲內部關於如何定位中歐關係,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聲音。只要客觀看待中國、理性看待中歐關係,就不難看清,中歐之間“合作大於競爭、共識多於分歧的基本面和主基調沒有變”。只要雙方堅持互為戰略夥伴的基本定位,中歐就能相向而行,以對話增進理解,以合作化解分歧,以互信消除風險。

  “堅持開放合作,妥善處理分歧摩擦”,這回答的是中歐如何進一步實現合作共贏。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流,中歐更應堅定做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倡導者和踐行者。中歐經貿關係體量巨大,出現一些分歧摩擦在所難免,關鍵是要加強溝通、聚焦合作、妥處分歧。“相互依賴不是風險,利益交融不是威脅,提升競爭力不能靠‘築墻設壘’,‘脫鉤斷鏈’只會孤立自己。‘降依賴’不能減合作。”這是對眼前挑戰的理性回應,更是對中歐經貿合作行穩致遠的智慧引領。

  “踐行多邊主義,維護國際規則秩序”,這著眼的是中歐關係的全球責任。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週年。維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建立起來的國際規則和國際秩序,與時俱進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這是中歐共同的責任,也是世界的期待。世界正面對戰爭與和平、競爭與合作、封閉與開放的重大選擇,中歐共同擔當作為,就能顯著增強維護多邊主義、促進團結合作的力量。

  登高望遠,方能把握大勢。著眼中歐關係更加光明的下一個50年,雙方應以相互尊重的氣度夯實基礎,以求同存異的智慧化解分歧,以開放合作的行動激發活力,以互利共贏的目標引領航向,為世界提供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策劃:杜尚澤 馬小寧

  撰文:胡澤曦

  海報:陳曉勁

  編輯:余秋雨

  校檢:吳玥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