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活力中國調研行|花樣鄉村高原“盛放”

2025-07-25 21:37: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盛夏時節,走進平均海拔2800米的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邊麻溝村,“活力中國調研行”記者們感受到炎炎夏日裏難得的涼爽。

  “邊麻溝 夢開始的地方”,一進入當地打造的邊麻溝花海景區,幾個白色景觀字牌在繽紛花海中格外醒目。據邊麻溝花海景區負責人李振海介紹,邊麻溝村的“夢”開始於2015年。

  十年前,這個高原小村還是雜草密布。李振海告訴記者,當地海拔高,氣候冷涼,當時農作物出産低,很多村民外出務工,土地撂荒得厲害。

  受幾個外國遊客誇讚村裏路邊盛開的鮮花啟發,邊麻溝村開始因地制宜打造花海,發展鄉村生態旅遊:整合扶貧項目,流轉村民土地,引進魯冰花、勳章菊、鳶尾花等高原適生花卉,種植青海雲杉、海棠樹等景觀樹種,打造佔地800畝的花海景區……思路對頭,效果立竿見影,鄉村面貌大變,遊客紛至遝來。

  

  7月22日,在青海省大通縣邊麻溝花海景區,一名遊客經過鮮花長廊。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然而,“靠花吃花”的單一模式難以持續。“遊客越來越傾向於深度體驗,僅靠賞花的觀光遊無法滿足遊客需要。”李振海介紹,景區發展一度遇到瓶頸。

  後來,在鄉黨委政府統籌下,邊麻溝村通過招商引資增加玻璃水滑道等遊樂設施,開辦農家樂、民宿……一個充分利用邊麻溝花海外溢效應,吃住遊購娛功能兼備的旅遊綜合體逐漸成型。

  

  7月22日,兩名小學生在青海省大通縣邊麻溝花海景區內參加暑期美術寫生研學活動。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在景區內一家小型娛樂設施前,記者見到了正在給氣球打氣的邊麻溝村村民劉永梅。她今年43歲,曾經為了補貼家用外出打工。現在,劉永梅就在景區上班,每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資,下班還能就近照顧正在上初中的孩子。

  “上班前給孩子做頓早飯,下班了也不耽誤回家做晚飯,挺方便。”劉永梅告訴記者,她丈夫也在附近上班,老人種著家裏的幾畝地,算下來一家人一年能有8萬元左右的收入。

  同劉永梅類似,如今一多半的邊麻溝村人吃上了“旅遊飯”。土地流轉費用、工資收入、入股分紅……邊麻溝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2018年的不足2000元,增長到2024年的逾20000元。

  揮別邊麻溝村,“活力中國調研行”記者們驅車向祁連山方向行駛。車輛接近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窗外一大片散落的“金黃色”讓記者們移不開眼睛。

  祁連山下,大地流金。正是油菜花開放的時節,門源百里油菜花隨風搖曳。

  來自天津的劉女士一家5口自駕來到門源。“門源油菜花,有名!”劉女士一邊忙著指揮家人擺好和“金地毯”合照的姿勢,一邊和記者搭腔。

  

  7月22日,抓拍到小遊客在門源百里油菜花旁奔跑。新華社記者 古一平 攝

  小小油菜花,除了靠“顏值”為門源帶來流量,結的籽也“不可小覷”。

  “我們門源的油菜和別的地方不太一樣。”掰開一個油菜莢,青海香滿金門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東東告訴記者,門源是北方白菜型小油菜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成長于高原獨特的富硒土壤,油菜籽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香滿金門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擁有年産3000噸的菜籽油生産線。立足當地,公司建立了綠色有機油菜種植基地,統一採取訂單收購的方式,從農民手中收購油菜籽,既保障産品品質穩定優質,又讓農民放心種植。目前共輻射帶動當地及周邊農戶6500戶,覆蓋泉口鎮、北山鄉、珠固鄉等。

  加工、倉儲、電商銷售、物流配送……不僅是菜籽收購,公司還圍繞“田間到餐桌”打造産業鏈,為當地農民創造了田間管理、農機作業、電商直播等就業崗位。

  “我們每年可吸納50到100人到公司務工,每人平均年收入可達4到5萬元。”姚東東説。

  邊麻溝村花海奪目,門源油菜花綻開……調研路上的所見所聞,讓記者感受到高原鄉村的別樣美麗。期待鄉村振興路上,越來越多這樣的花樣鄉村為當地村民和來訪者們帶來“花兒一樣的幸福”。(記者古一平、王梓涵、孫瑞博)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