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開放潮涌海南自貿港
中新社海口7月22日電 (記者 王子謙)海南省瑪格麗娜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瑪麗娜(Kuryn Maryna)最近很忙,籌辦了中俄貿易專題洽談會,為俄語國家企業與海南企業合作牽線,“本週還要接待俄羅斯客人,計劃投資海南的旅遊業和教育行業”。
海南自貿港現擁有59國人員免簽入境、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等一系列開放政策,讓中外企業家充滿期待。瑪麗娜21日告訴中新社記者,俄語國家客商可以免簽入境開展經貿活動,零關稅和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非常有吸引力。
6月7日,外籍遊客在三亞鹿回頭風景區遊玩。 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自2018年開始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以來,海南實施以“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人員進出、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為主框架的開放措施,外向型經濟活力迸發。
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海南實有外資企業10604戶,同比增長15.64%,投資海南的國家(地區)已由2018年的43個增至目前的176個。今年上半年,海南入出境外國人同比增長48%,有85個國家公民可持普通護照免簽來瓊。
從實施藥品、醫療器械“零關稅”政策,到落地鐵路動車組跨境租賃項目;從開展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到開展跨境資産管理試點業務……今年以來,海南加速與國際接軌,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簡稱“樂城先行區”)是中國的“醫療特區”,海南自貿港藥品、醫療器械“零關稅”政策在此實施,使人工耳蝸等國際優質藥械更快進入中國市場。
最近,瑞士索諾瓦集團的子公司在樂城先行區開業,同時首發了人工耳蝸産品。“在此設立子公司,是企業加速全球創新資源匯聚的關鍵戰略舉措。”索諾瓦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方芳説,樂城先行區擁有“特許準入、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和“連結全球”的獨特區位價值,企業可以實現生態互聯,以海南為支點,把全球前沿的聽力技術和解決方案更快地帶給中國用戶。
2024年9月23日,遊客在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參觀“永不落幕”國際創新藥械展。(資料圖) 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攝
安永華南區主管合夥人黃寅受訪時表示,海南自貿港的開放政策聚焦系統性制度創新與多層次産業佈局,正加速吸引全球資本與産業鏈集聚,形成“政策紅利—産業升級—投資虹吸”的良性迴圈。
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是中國新時代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關鍵著力點。2019年以來,海南推出20批166項制度整合創新案例,從引入臨時仲裁製度、優化航空器維修免關稅服務新模式等方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截至目前,海南已在金融、教育、文化等20多個領域放寬市場準入限制。
在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海口復興城網際網路資訊産業園,海南鄧白氏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為相關企業處理數據。這家外資企業於今年2月獲得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批復,成為海南擴大數字領域對外開放的受益者。
“這標誌著企業可以開展資訊服務業務,鄧白氏全球供應鏈評價網隨即上線,至今已收錄展示中國境內超2.1萬家企業檔案資訊。”海南鄧白氏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説,企業下一步將加大各領域供應鏈頭部企業的招募和檔案歸類,形成企業之間互相評價,促進供應鏈效能與效率的提升。
今年是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海南加緊推進自貿港核心政策落地。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海南有條件對標《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等國際高水準經貿規則,形成高度開放的市場準入規則體系;可通過對東盟、中東等重點區域實行全面的單邊開放,成為中國實行單邊開放的最前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