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金聲丨三個“首次突破”,凸顯我國外貿韌性活力
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3萬億元,同比增長實現7.2%;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歷史同期首次突破60萬家,達到62.8萬家;民營企業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2萬億元——上半年我國外貿實現三個“首次突破”,刻錄下我國外貿頂壓前行的堅韌。
歷經風雨方能見彩虹,上半年外貿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我國通過拓展其他市場,最終實現外貿總量增長、品質提升、變數可控。“強勁貿易數據將為市場注入積極信號”“出口激增,進口反彈,為經濟提供強勁動力”“出口增長超出預期”……不少外媒驚嘆中國外貿的韌性。
總量增長,來自於協同共進形成的強大合力。
我國進出口已經連續9個季度運作在10萬億元以上。特別是,進入6月份,進出口、出口、進口三項指標同比全部實現正增長,而且增速都在回升。6月份的進出口規模3.85萬億元,增長5.2%,規模是歷史上月度進出口的第二高位。
外貿大省,穩定外貿的基本盤。上半年,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山東進出口值合計佔全國進出口總值的64.1%,同比增長4.8%,高出全國整體增速1.9個百分點,拉動進出口整體增長3個百分點。其中,山東增速位列第一,上半年山東進出口1.7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8%,高於全國3.9個百分點,貢獻了全國近20%的增量。
從沿海到沿邊,從東部到西部,對外開放的區域佈局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各地區各部門眾心齊一,協同共進,凝聚形成推動外貿發展的強大合力。
品質提升,來自於持續創新打造的産品優勢。
高技術産品出口增長9.2%,連續9個月保持增長,其中自主品牌比重達32.4%;工業機器人出口市場份額躍居全球第二,出口繼續增長61.5%;鋰電池、風力發電機組出口增速都超過兩成……上半年,中國出口産品創新的底色更加鮮明。
“産品不可替代,就不怕市場短期波動”“市場有變化,那就創新産品,打造新品”……國際環境複雜多變,外貿企業不懼風雨,篤定創新,加速開闢新領域、新賽道,不斷以高品質的供給適配國際市場需求。
上半年,我國機電産品出口7.8萬億元,增長9.5%,佔出口總值的60%。其中,與新質生産力密切相關的高端裝備增長超兩成,代表綠色低碳的“新三樣”産品增長12.7%。越來越多“中國智造”,邁向全球産業鏈價值鏈中高端。
變數可控,來自於對多元化市場的持續耕耘。
近日,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在北京舉行,來自75個國家和地區的651家企業和機構參展,集中展示各鏈條上中下游關鍵環節的新技術、新産品、新服務,共用開放中國的無限機遇。
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我國不斷擴大“朋友圈”,拉緊經貿合作紐帶,共同應對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
外貿夥伴更加多元。上半年,我國對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實現增長,貿易規模超過500億元的夥伴數量達到61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個。在對歐盟、日本、英國等傳統市場實現增長的同時,新興市場貢獻了更多的增量,上半年,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1.29萬億元,增長4.7%,佔進出口總值的51.8%,較去年同期提升0.9個百分點。
風浪越大,越顯破浪韌性。當前,國際經貿形勢依然存在諸多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近期多個國際組織紛紛下調今年全球貿易增速預期,保持外貿穩定增長仍需付出百倍努力。但多元穩定的市場、創新優質的産品以及應變求新的外貿主體,讓我們有充足底氣、堅定信心、強大能力去從容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積極推動外貿創新發展,就一定能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經貿環境中,持續推進我國外貿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