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嶺上斃敵酋
7月的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山風依舊清涼。黃土嶺戰役紀念展室外傳來激昂的宣講聲——“當年,日軍就是從那邊的城門進來的”“國仇家恨,我們不能忘!”這是淶源縣銀坊鎮黃土嶺村黨支部書記陳成自發為參觀者講解的第13個年頭。
1939年10月起,日軍對各根據地的“掃蕩”日益殘酷,日軍華北方面軍集結重兵兩萬餘人,交由新晉中將、“山地戰專家”阿部規秀率領,直撲晉察冀邊區。臨行前,阿部規秀在家信中狂妄地寫道,“打仗的時候是最悠閒而且最有趣的”,並斷言“支那已經逐漸衰弱下去了,再使一把勁,就會投降”。
10月30日,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楊成武接到情報後,決定在雁宿崖進行伏擊。11月3日,八路軍成功在雁宿崖殲滅日軍500余人。阿部規秀惱羞成怒,于11月4日親率1000余人繼續向銀坊進犯,企圖報復。
早就料到這一點的楊成武及時制定了週密的應對計劃。11月5日晨,日軍進犯銀坊撲空,繼續向司各莊、黃土嶺進犯。我軍利用“忽而堅堵,忽而大踏步後退”的巧妙戰術,使日軍求戰不能、追之不及。11月6日,日軍在我軍誘擊下進抵黃土嶺,欲迅速捕捉八路軍主力。
11月7日,細雨浸透了淶源的山巒,白霧繚繞在群峰之間。一大早,敵人便繼續東進,黃土嶺兩側峰巒間,楊成武部6個團張開“口袋”準備伏擊。當日軍先頭部隊抵達寨坨,後尾剛離開黃土嶺時,數千支步槍、上百挺重機槍的火光從山巔傾瀉而下,將敵人團團圍住。
激戰同時,一處高地上,一團團長陳正湘的望遠鏡突然鎖定:谷底一個獨立院落裏,幾個身著黃呢大衣的軍官進進出出,在灰暗天光中格外醒目。他立刻斷定這是敵軍的指揮所,急令炮兵連調轉炮口。測距800米,立即炮擊!炮手李二喜的4發迫擊炮彈呼嘯著掠過細雨,在院中轟然炸響。穿堂而過的彈片擊中了阿部規秀的腹部與雙腿,負傷三四個小時後,這位“名將之花”終於凋落在中國大地。
戰至11月8日上午,駐淶源、蔚縣、易縣等地的日軍分兵增援,向黃土嶺進逼合圍。為避免損失,我軍各部隊主動撤出戰鬥,只留給趕來的日軍一場空。
晝夜激戰過後,黃土嶺橫屍900余具。11月底,不堪重挫的日軍全線清退,“反掃蕩”作戰大獲全勝。黃土嶺一戰是平型關大捷後,我軍又一場以少勝多的戰鬥,阿部規秀也成為抗日戰爭時期被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級別將領。陳成感慨:“這場戰鬥極大地鼓舞了軍民士氣,我軍‘遊而不擊’的謠言也不攻自破。”
站在紀念展室前俯瞰,當年敵人殞命的山谷間,如今已栽滿鬱鬱蔥蔥的果樹,靜靜等候著一場豐收。在這片土地上,英雄的淶源人民正用雙手耕耘著新的希望。(經濟日報記者 李一凡 王勝強 趙田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