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經濟半年報》亮點解讀:外貿多元化拓展,破解外部危機

2025-07-19 21:49: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北京7月19日消息(記者焦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環球新財訊》報道,《中國經濟半年報》亮點解讀,本期推出:外貿多元化拓展,破解外部危機。

  21.79萬億元,同比增長2.9%,這是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交出的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績單”。取得這份成績並不容易,當前國際經貿環境複雜多變,尤其受到美國所謂“對等關稅”的衝擊,中美貿易從第一季度的同比增長轉為第二季度的同比下降,降幅高達20.8%。即便面臨如此挑戰,我國外貿依然展現出強勁韌性,實現了總量增長、品質提升與變數可控。

  這背後,既得益於“中國製造”的硬核競爭力,也離不開外貿多元化拓展的戰略佈局,成為破解外部不確定性的關鍵一招。

  在今年上半年的廣交會上,廣大外貿企業就紛紛展出新産品、新技術、新服務,在這裡拓市場,與全球客商高效對接。

  參展商唐守勝説:“我們除了美國其他地方也要去,這個産品就是我們目前重點開發的,功能比較先進,客戶當場就要跟我們簽獨家代理協議。”

  在浙江義烏,這裡的商戶更是信心十足,設計充滿巧思和實用性的各類小商品吸引全球採購商的目光。

  阿富汗採購商説:“我非常喜歡中國的清涼産品,設計美觀,而且這些産品在我們那裏市場前景廣闊。”

  泰國採購商説:“這裡的産品品質不錯,而且價格也合適,很適合我們國家。”

  上半年,我國對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實現增長,貿易規模超過500億元的夥伴數量達到61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個。在對歐盟、日本、英國等傳統市場實現增長的同時,新興市場貢獻了更多的增量,外貿“朋友圈”更加多元。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莊芮説:“一方面我們本身的産品品質在提升,出口到國際市場上的産品也越來越得到肯定;另外一方面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大金磚合作’等都是在擴大朋友圈。體現在外貿數據上,我們的市場越來越寬,對化解衝擊起到了作用,中國外貿‘穩’的根基也更加牢靠。”

  上半年,我國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3萬億元,同比實現7.2%的較快增長。從出口市場看,對東盟、中亞、非洲等新興市場的出口增速都達到兩位數。我國向新興市場提供生産設備和技術,促進了當地的生産發展和就業,對東盟出口機床、對中亞出口農業機械、對非洲出口紡織機械都明顯增長。與此同時,對單一國家的貿易依存度已降到個位數,多元化貿易格局加快構建。

  中國製造將以不斷的高品質供給適配國際市場需求,相信下一階段,我國出口將繼續“風雨無阻向前行,風雨之後見彩虹”。

  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表示:“不確定因素會影響全球外貿市場需求。對中國而言,我們打鐵還需自身硬。一方面要繼續提升産業競爭力,去贏得更多全球市場。另一方面也要繼續實施好穩外貿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擴大制度型開放,去開拓好‘一帶一路’市場、RCEP市場這些潛力巨大的市場。還有維護全球供應鏈和全球價值鏈的協作,能夠讓我們在不利的條件、形式之下,在2025年實現穩外貿的目標。”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