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探館打卡“熱” 多維體驗看文物懂歷史
進入暑假之後,各地的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等都迎來了客流高峰。在遼寧省博物館,最近工作日的平均客流量近1.5萬人次,那麼,在這裡有哪些值得細細品鑒的文物和展覽呢?
總臺記者 楊雪:這個暑假來到遼寧省博物館,在古代遼寧展廳,一定不能錯過的文物,要數我們眼前看到的這款玉豬龍了。玉豬龍一般出土于牛河梁等這種高級別的紅山大墓之中,這款玉豬龍是遼寧省博物館從朝陽市建平縣徵集而來的。從外觀上看,這只玉豬龍通體呈雞骨白色,局部有黃色的土沁。器身蜷曲,首尾相連,造型粗獷。龍首形象刻畫細膩,極具神韻,是已知紅山文化玉豬龍中形體較大、形制最規整的一件。
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 董寶厚:紅山文化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它對玉器的加工,加工中最重要的就是對龍的製作,所以説(玉豬龍)成為紅山文化特別重要的一個符號。
總臺記者 楊雪:金光燦爛、搖曳生姿。很多遊客在遊覽的過程當中,都情不自禁地用這8個字來形容我們看到的這款花樹狀金步搖,這款文物它出土于遼寧北票市的房身村,是三燕時期貴族當中非常流行的一種金質冠飾,距今已經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
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 董寶厚:我們遼寧大淩河流域慕容鮮卑墓葬中出土的步搖它很奇特,純金打造的,而且製作工藝十分精湛,可以説在當時貴族或者是宮廷才能使用的,也代表著當時的這種審美。
總臺記者 楊雪: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歷代書畫在國內外的文物界都具有重要地位,但由於書畫作品保存難度很大,不方便長期展出,為了讓大家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遼寧省博物館打造出了這樣一個全數字化的展廳,推出了名為“唐宋風華——數字畫境中的藝術世界”的高科技沉浸式數字展覽。這一展覽以遼博珍藏的唐宋時期的國寶級傳世名畫為靈感來源,包括像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洛神賦圖》《瑞鶴圖》等藝術瑰寶。在這個暑假當中,還會有風格不同的臨時展覽,其中最吸引大家的要數《山海有情 大漠鳴沙——在遼寧遇見敦煌》這個大型的主題展覽了。
遼寧省博物館副館長 董寶厚:它是我們現在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一次敦煌文物展,其實遼博收藏了很多敦煌藏經洞的經卷,這也是遼博很有特色的一批藏品,在這個展覽中都能夠和大家見面。
總臺記者 楊雪:為了方便大家在暑假期間參觀遊覽,從7月1日到8月31日,遼博每週二到週日都會延遲閉館一小時,開放時間從早上的9點鐘到傍晚的6點鐘。
新疆:新展品新布展 多維體驗看文物懂歷史
這個暑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迎來參觀熱潮,親子遊、研學遊、文化體驗遊等持續升溫。7月13日,新疆博物館又推出了新展——中國古代樂器展。
新疆博物館推出的中國古代樂器展,集中展示了精品文物共計200余件(套),包括河南舞陽賈湖骨笛、清代霜鴻琴、十二律管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樂器珍品。此外,展館內還有編鐘演奏、“胡騰舞”以及現代樂曲等表演,吸引遊客駐足欣賞。
江蘇遊客 管天恒:我覺得在新疆,推廣我們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民族樂器文化,非常有利於增強各民族之間的文化認同感。
據了解,該展覽從7月13日將一直持續到9月1日。當然,除了看中國古代樂器,來新疆博物館一定要看的還有這件國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這個暑假,新疆博物館以這件國寶為核心,開發知識體感交互、數字織造、AI智慧問答等多維體驗內容,讓觀眾從“看文物”到“懂歷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館長 于志勇:希望通過這樣的探索實踐,能夠進一步挖掘新疆歷史文化遺産的豐富價值,把這樣的一些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講給大家聽。
四川成都:解鎖“寶藏博物館” 中外遊客體驗新玩法
在成都,暑期文旅熱度也持續攀升。當地的特色博物館、科技館,正成為中外遊客解鎖成都文化與“巴適”體驗的新選擇。下面就跟隨記者,一起去解鎖這座城市的新玩法吧。
成都臺記者 劉然:暑假又到了,成都來了好多好多的外地遊客,他們在這裡除了能夠看大熊貓、吃火鍋以外,還有什麼新鮮的玩法。今天就帶你們去解鎖3個寶藏博物館,了解成都文化,體驗巴適假期,第一站成都博物館。
你看這個漢代説唱俑,古人其實在很早的時候就玩起了freestyle了,據了解成都博物館是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城市博物館,自2016年新館建成開放以來,已經接待的觀眾超過了2000萬人次。
在成都博物館的五樓,這裡珍藏了30多萬件皮影木偶,當然這裡不光可以看皮影木偶戲,還能親手上手體驗。
遊客:文物首先讓孩子們先了解,然後才是傳承。
遊客:是第一次現場看皮影戲,感覺確實很震撼。
成都臺記者 劉然:感受完皮影的魅力了以後,來帶你們體驗一下屬於成都的賽博朋克。
許多的家長是帶孩子們在暑期的時候,來到了四川科技館既能參與到互動的項目,又能夠學習到科技方面的知識,非常棒。
在成都博物館不光可以逛,還能在博物館裏親手做吃的。
外國遊客:我非常興奮可以嘗試親手做菜,這看起來很不錯,值得等待,這是我第一次做中國菜,聞起來特別香,我已經迫不及待想嘗嘗了。
成都臺記者 劉然:川菜博物館坐落于郫都區古城鎮,館內的藏品非常豐富 ,6000多件文物訴説著川菜的歷史,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這裡共接待了國內外的遊客超過了2萬人,跟去年的同期比增長了35.7%。為了接待國外的遊客,這裡還有專業的雙語講解,同時這裡還開通了即買即退的服務,國際遊客消費滿了200元,就可以退13%的稅了。
得益於240小時的免簽政策,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在成都博物館、四川科技館,還是川菜博物館,都能夠捕捉到外國遊客的身影。
外國遊客:要説來成都旅遊方不方便,那當然是百分之百方便,每個人都應該來這裡看看,這是一座超棒的城市,這裡的人們特別友善熱情,我們太喜歡這裡了。
外國遊客:在這兒肯定要做的事就是吃火鍋,我們會去嘗嘗火鍋,明天還計劃去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真的特別期待,第一印象太棒了。
成都臺記者 劉然:據統計,1—6月成都航空口岸入境外國人數量達到了39萬人次,同比增長了58.2%,出入境人員、航班量居於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航空口岸第一位。成都皮影比手遊上頭,科技館比遊樂園有趣,川菜博物館能看能玩還能吃,這就是成都博物館的新玩法,巴適得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