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工業經濟向穩向新向優發展(權威發佈)

2025-07-19 13:41: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數據來源:工業和資訊化部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季度和二季度同比分別增長6.5%和6.3%;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23.3%;實施製造業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升級工程,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7.5%……7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工業和資訊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等介紹了上半年工業經濟運作情況。

  向穩

  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25.7%

  “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在一季度良好開局的基礎上展現較強韌性,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25.7%,基本保持穩定。”謝少鋒表示,今年以來,工業和資訊化部深入落實穩就業穩經濟、“兩重”“兩新”等政策措施,充分發揮我國工業經濟基礎強、韌性強、創新活躍的優勢,實現工業經濟平穩運作。

  重點行業支撐作用明顯,電氣機械、汽車、電子、通用設備、化工、有色金屬等行業增長較快,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升。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量質齊升,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35.5%和16.4%,電子、電氣機械、通用設備等行業利潤增長超過10%。

  經營主體進一步發展壯大,前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52萬戶,較上年底增加0.8萬戶,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5.4%。截至目前,我國已累計培育超14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46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同時我們也看到,保持工業經濟平穩運作和高品質發展仍面臨不少挑戰,外部不確定性需加強應對、産業結構性矛盾需妥善化解。”謝少鋒表示,下一步將在鞏固基礎、提升品質、培育動能、優化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

  向新

  工業機器人産量同比增長35.6%

  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滅火飛機AG600獲頒中國民航局型號合格證與生産許可證;移動操作機器人實現“手足眼”一體化控制,在航太航空、半導體、醫藥等製造環節應用超千台;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産量同比分別增長35.6%、25.5%……上半年,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發展加速,創新應用成果加速落地。

  科技成果轉化規模更加壯大。上半年,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14.2%,航太器及運載火箭製造、智慧車載設備製造等行業增加值均以兩位數增長。

  人工智慧賦能作用持續加強。我國孕育並開源共用的人工智慧大模型,加快向各行業領域滲透,首型取消駕駛室的純電無人礦卡在我國煤礦投入運營,大模型在電子、原材料、消費品等行業加快落地,為打造新業態新模式提供助力。

  産業創新平臺建設不斷推進。截至6月底,建成33家國家級製造業中心,將重點領域241家中試平臺納入重點培育庫。

  “目前,我國中試平臺建設主要聚焦原材料、裝備製造、消費品、資訊技術、新興和未來産業、共性需求等國家戰略與産業發展急需的6個關鍵領域,加快打造製造業中試服務網路,促進中試資源互聯互通。”謝少鋒介紹,下一步工業和資訊化部將以提升中試能力賦能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為目標,突出中試平臺的區域特色和支撐作用,引導中試平臺提升服務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工程化突破和産業化應用,力爭2025年底前培育5個以上國家級製造業中試平臺。

  向優

  建設超過1.85萬個“5G+工業網際網路”項目

  截至上半年,規上輕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工具普及率達86.2%;5G融合應用融入國民經濟97個大類中的86個,建設超過1.85萬個“5G+工業網際網路”項目……工業和資訊化部資訊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介紹,上半年,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步伐紮實,加快實現高品質發展。

  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確定26個第二批製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名單,新支援35個城市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印發電力裝備、輕工、石化化工、鋼鐵、有色、建材等重點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

  行業治理取得積極進展,整車企業積極承諾縮短支付賬期,鋼鐵、水泥行業企業效益有所改善,光伏行業總體技術水準穩步提升。

  工業綠色低碳發展成效顯著,加快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當前國家層面綠色工廠産值佔製造業總産值比重超過20%,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持續下降。

  “綠色發展是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底色,傳統産業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點。”工業和資訊化部新聞發言人、運作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表示,接下來將聚焦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4個重點行業,從原料、用能、工藝、産品4方面發力,深挖傳統産業綠色低碳發展潛力,推動傳統産業“擴綠增效”。

  本版製圖:汪哲平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9日 02 版)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