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尺素金聲丨透過“半年報”,讀懂中國經濟的韌性、活力與潛力

2025-07-18 20:24:0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字號

  7月15日,中國經濟半年報發佈:

  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6605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均提升0.3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面對衝擊陡然增多、不確定性顯著增強的內外部環境,宏觀經濟政策持續發力,中國經濟實現穩中向好、穩中向優、穩中向新,取得了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

  不少外媒評價“中國經濟表現超出預期”“實現強勁增長”“面對全球挑戰,中國經濟韌性閃耀”……

  韌性,體現為外貿的超預期答卷。

  上半年我國進出口增長2.9%,這是在二季度遭受外部巨大衝擊情況下取得的,顯示了我們外貿的韌性和強大的抗衝擊能力。

  具體來看,二季度我國進出口同比增長4.5%,較一季度加快3.2個百分點,特別是6月份我國進出口、出口及進口數據同步實現增長並且增速提升,顯示我國外貿的階段性向好態勢正在進一步穩固。

  從市場多元化的角度看,我國對單一國家的貿易依存度已降到個位數。除美國外,上半年我國對歐盟、東盟、韓國、日本等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均實現較快增長。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占總值比重,在去年首次突破50%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至51.8%。

  活力,蘊藏在超大規模市場的脈動裏。

  對於大國來講,內需市場是經濟發展的主要依託。上半年,我國內需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8.8%,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為52%,是增長的主動力。

  消費市場,可圈可點。

  今年以來,隨著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紮實推進,居民消費需求持續釋放,消費市場活力逐步增強。

  市場銷售在加快。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5458億元,同比增長5.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

  服務消費在向好。上半年,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5.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

  投資結構,持續改善。

  上半年,固定資産投資24.9萬億元,名義增長2.8%,扣除相關物價影響,實際增速5.3%,比去年全年實際增速提升0.5個百分點,保持基本平穩。

  增速保持平穩的同時,結構在改善。上半年,製造業投資增長7.5%,佔固定資産投資的比重為25.2%,比去年同期提升1.1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8.6%,明顯高於總體增速。

  作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我們正在整體邁向高收入國家,消費升級需求旺盛,發展投資潛力巨大。隨著擴大內需戰略的加力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深入開展,將給中國經濟帶來更加廣闊的增量市場

  潛力,展現為新興動能的加速積聚。

  誕生!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國際首創深水海管鋪設智慧監測裝備“海衛”系統順利完成海試。

  突破!7月6日,國家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之一的廣東肇慶浪江300兆瓦變速抽水蓄能機組交流勵磁系統在江蘇常州通過工廠試驗並正式下線。

  今年以來,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我國新質生産力在加快培育和成長。

  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從全球最快高鐵達速450公里/小時,到全球單機功率最大的直驅型漂浮式風機下線,一個個“世界之最”彰顯了中國創新的重大突破。1至5月,我國有效發明專利申請量接近500萬件,增長12.8%。

  向新攀升——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9.5%。1至5月,規上戰略性新興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接近10%,創新成果和産業融合帶動了高技術産業發展。

  向智轉型——隨著人工智慧加快發展,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加快推進,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0%左右。

  向綠髮展——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産品産量同比分別增長36.2%、53.3%,綠色産業繼續保持較高增速。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近期,世界銀行、經合組織分別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下調0.4個和0.2個百分點,而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測維持總體穩定,德意志銀行、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國際投行等紛紛上調我國經濟預測。

  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以高品質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中國經濟必將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