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權威發佈)

2025-07-18 10:36: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

  製圖:張丹峰

  “總的看,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為國民經濟平穩運作提供了堅實支撐。”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麥爾丹木蓋提在國務院新聞辦7月17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強化措施落實,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各項目標任務,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全年糧食生産基礎較好

  夏糧為歷史第二高産年,早稻已收六成左右,秋糧面積預計穩中略增

  全年糧食生産基礎較好。

  夏糧克服局部地區較重旱情影響,實現穩産豐收,為穩定全年糧食生産奠定了堅實基礎。早稻目前收穫六成左右,豐收在望。夏油麵積、單産、總産實現“三增”。秋糧面積預計穩中略增,長勢正常偏好。

  全國夏糧産量2994.8億斤,是僅次於去年的歷史第二高産年。“各方面共同努力,穩住了産量。”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監督檢查司司長王樂君介紹,全國3.4億畝冬小麥,完全靠天吃飯的旱地麥僅佔兩成左右,八成以上有水澆條件。農田水利設施不斷完善、農業應急救災裝備水準不斷提升,增強了糧食生産韌性。

  秋糧産量佔全年糧食産量的3/4,要完成今年糧食産量1.4萬億斤左右的目標任務,關鍵看秋糧。

  “今年秋糧生産基礎不錯。”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負責人呂修濤説,距離秋糧大面積收穫還有2個多月時間,農業農村部已啟動實施“奮戰100天抓夏管提單産抗災奪秋糧豐收行動”,並聯合多部門對抗災奪豐收作了部署安排。通過一手抓單産提升促增産、一手抓防災抗災減損失,全力奪取秋糧好收成。

  上半年,肉蛋奶、果菜魚等“菜籃子”産品供給充足,農産品品質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為97.9%。

  “‘菜籃子’産品供給在總量上有保障。但也要看到,今年夏季部分地區可能會出現階段性高溫和多雨等不利天氣。”王樂君介紹,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採取針對性措施,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分區分類抓好蔬菜生産,健全跨區域聯動保供機制和滯銷賣難應急處置機制,確保“菜籃子”産品産得出、運得走、供得上。

  科技裝備條件持續改善

  打造了400個農機創新産品熟化應用試驗場

  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離不開農業科技裝備條件持續改善。

  上半年,我國持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工程品質“回頭看”和專項整治行動。加快推進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完成311萬份樣品測試化驗工作。加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高端智慧農機裝備研發應用取得新進展。

  “十四五”以來,農業農村部會同多部門,聚焦農業生産急需,對標國際先進水準,加快推進國産農機裝備産業和農業機械化高品質發展。

  研發創新上,啟動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以大型高端智慧農機裝備、丘陵山區適用農機裝備為重點,實施丘陵農機、農業機器人、智慧農機等研發專項,支援開展農機研發製造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一批智慧化程度高、先進適用、性能可靠的機具相繼研製突破,並實現産業化應用。例如:全國電驅式、氣力式等高性能播種機保有量接近18萬台,播種品質得到提高,推動出苗率增加5個百分點以上;每秒18公斤大喂入量機型首次應用於麥收作業,在大幅提升作業效率的同時實現低損收穫。

  推廣應用上,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等政策導向作用,佈局建設農機裝備研發製造推廣應用先導區,分區域、分作物打造了400個農機創新産品熟化應用試驗場。加力推進補貼機具“優機優補”“有進有出”,加快老舊農機報廢更新,農機結構持續優化,農業機械化水準穩步提高。

  目前,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75%,其中,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綜合機械化率分別超97%、91%和88%,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

  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

  全國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規模達3283.3萬人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後一年。截至6月底,全國已累計幫扶超680萬監測對象穩定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分類推進幫扶産業提質增效,深入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全國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規模達3283.3萬人。

  當前,還不同程度存在幫扶産業總體發展品質不高、脫貧人口和脫貧地區發展後勁不足等一些問題,返貧致貧的風險隱患依然存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須臾不可放鬆。

  提升監測幫扶質效。強化大數據分析預警,暢通農戶自主申報途徑,簡化監測識別程式,進一步減輕基層工作負擔。指導地方健全幫扶政策“工具箱”,因人因戶開展精準幫扶,及時化解返貧致貧風險,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成果。

  抓牢産業就業幫扶。指導脫貧地區聚焦主導産業推進延鏈補鏈強鏈,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推動産業全鏈條提質增效、全環節帶農增收。加強脫貧人口訂單培訓、定向輸送和勞務協作,著力穩住務工規模、提升就業品質。強化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的傾斜支援。

  提高協作幫扶實效。發揮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駐村幫扶和社會動員“四支力量”作用,持續開展特色産業提升、産業集群打造、消費幫扶增效、勞務協作提質“四項行動”。

  優化完善幫扶政策。配合有關部門加快建立健全農村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和低收入人口、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

  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今年以來,農民收入、農業投資和農村消費保持增長。上半年,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速;全國第一産業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6.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2409億元,同比增長4.9%。

  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陳邦勳介紹,今年受內外部經濟形勢影響,農民就業增收面臨不少困難挑戰,增收壓力比較大。農業農村部將持續會同有關部門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穩住增收勢頭。包括開展産銷對接活動,積極發展鄉村休閒旅遊、農村電商等新産業、新業態,完善就業公共服務,等等。

  鄉村全面振興紮實推進

  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4%,累計建設農村敬老院超1.6萬家

  今年以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紮實推進。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品鄉村美食、逛山鄉美景等成為城鄉居民度假熱選;鄉村建設項目庫新增入庫項目超30萬個,已落實項目資金超1000億元,有力推動村莊小型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各地認真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探索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有效路徑。

  從農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入手,深入推進鄉村建設行動,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準穩步提升。目前,全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4%,行政村100%通寬頻、90%以上通5G,建成30多萬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抓住“一老一小”這個重點,推動提升農村教育品質、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水準,累計建設農村敬老院超1.6萬家。同時,整治農村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突出問題,減輕群眾人情和經濟負擔。鼓勵地方廣泛開展“村超”“村BA”等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提振農民“精氣神”。

  麥爾丹木蓋提介紹,將遴選推介一批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典型案例,以點上突破帶動面上整體提升。

  農業農村部去年開展了農村集體“三資”(資金、資産、資源)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今年繼續加力推進,並啟動鄉村振興資金使用監管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目前各地追回侵吞、挪用、截留、套取集體資金6.98億元,向紀檢監察機關移交問題線索3.6萬件。

  記者手記

  為每一場豐收充盈底氣

  上半年,中國經濟頂壓前行,交出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績單。“三農”作為經濟社會的“壓艙石”,功不可沒。

  從夏糧克服旱情實現穩産豐收,到“菜籃子”産品供給充裕;從農業科技裝備補短板,到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節本增效……我們始終立足自身抓好農業生産,以國內穩産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正是季季接續、穩紮穩打,為每一場豐收充盈底氣。

  “三農”工作,始終著眼于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圍繞農民急難愁盼、鄉村建設短板弱項,各地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讓廣袤鄉村呈現更多可感可及的成效。堅持“富口袋”“富腦袋”同步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不斷鋪展。

  “三農”穩,天下安。從當前看,奪取全年糧食豐收,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依然面臨不少風險挑戰。全力以赴、久久為功,落實落細各項舉措,定能持續開創鄉村全面振興新局面。

[責任編輯:匡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