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一見從這場會議,看中國城市工作的變與不變

2025-07-16 19:44:0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字號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翻開共和國的厚重史冊,1962年、1963年、1978年、2015年,全國性的城市工作會議此前四度召開。每一次會議都緊扣時代脈搏、回應發展需求,也都賦予了城市建設、經濟發展、社會民生深遠影響。

  

  一場場會議,亦是一個個城市建設邁入新階段的歷史坐標。

  步入新時代,相隔僅僅10年,本次會議昭示的是中國城市發展提質增效的加速度。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市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舉世矚目。

  發展愈是迅疾,變化愈是複雜。惟有深刻把握、主動適應形勢變化,才能于變局中開新局。

  當下,我國城市發展變在何處?會議明確指出,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我國城市發展的歷史方位已然明晰。

  識變後,如何應變求變?轉變城市發展理念、方式、動力、工作重心、工作方法,此次會議提出的五大方面轉變,是給城市把脈開方,也是為發展錨定方向。

  以“轉變”的務實舉措,應對“轉向”的客觀實際,彰顯的是我們黨不變的價值取向、實踐路徑、政治品格。

  看價值取向,“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理念一以貫之。

  “做好城市工作,要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這是我們做好城市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察城市發展的根脈所繫。

  這些年,從中央會議到地方考察,“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宣言在總書記的躬身俯察、親自擘畫下,在城市建設中實打實落地、紮根人心。

  看實踐路徑,統籌兼顧的科學方法論一脈相承。

  2015年那次會議上,五大方面的“統籌”涵蓋15個維度的具體工作,讓包羅萬象的城市工作開展起來有重點、成體系。這次會議進一步明確了7個方面的重點任務,為城市工作繪出完備的“施工圖”,讓各項工作有的放矢。

  從“主動適應形勢變化”,我們也能讀懂中國共産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根本思想武器。

  回溯歷次全國性城市會議,都有著因時而變的鮮明時代性。1962年的會議分析了當時城市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首先是恢復正常生産”;1963年的會議為的是加強對城市的集中統一管理和解決城市經濟生活的突出矛盾;1978年的會議強調了城市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求城市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如今,再次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則把城市建設置於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命題中去把握——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如果城鎮化目標正確、方向對頭,能走出一條新路,將有利於釋放內需巨大潛力,有利於提高勞動生産率,有利於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經濟和生態環境也將從中受益。”

  一座座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將形成一個個增長動力源,為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匯聚更為豐沛的力量。

  14億多人口、690多座城市、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行進在民族復興的征途上,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正不斷向未來延展,也必將在人類發展史上書寫下光輝一頁。

  策劃:杜尚澤、彭俊

  撰文:王洲、陳世涵

  海報:陳曉勁

  編輯:韓文鋆

  攝影:謝環馳

  校檢:吳玥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