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改造、車位産權、便民生活圈 把“民生事”真正辦進“民心裏”
央視網消息:推動城市高品質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所需,老舊小區改造就是其中最大的民生實事之一。《民生一件事》,我們首先來關注老舊小區改造。
四川達州店子梁社區曾經有60多棟四五十年的老房子,低矮破舊、電線裸露,是典型的“城中村”,多棟建築被列為危房。2023年9月,達州市啟動中心城區危舊房改造三年攻堅行動。作為四川省首個採用“以舊換新”模式原址重建的危舊房改造社區,這兩天,歷經一年多的建設,改造後的新房開始交付,147戶居民通過危房原址重建將安居新家。
在達州市達川區的店子梁社區二小區,這裡曾是個飽受安全隱患困擾的“城中村”,如今建起了嶄新的住宅樓。不少曾經的居民已經接到了新房的鑰匙,參觀起了新家。
為了減輕城鎮居民經濟壓力,當地政府在啟動中心城區危舊房改造三年攻堅行動的同時,還配套了相應補貼政策。居民得到與原合法産權面積相同的新房,僅需支付“建安直接費”,也就是“房屋建設和設施安裝成本費”的30%。如果新房面積超出原房産面積,則按相應的政策補貼計算,價格遠低於市面價格。
如今,原本的3.7萬平方米的“城中村”變成了兩棟住宅樓和一棟商業綜合體組成的現代新小區,共計147戶居民獲得了214套明亮寬敞的住房。據了解,四川省達州市目前有隱患房屋3.06萬棟、中心城區危舊房1.04萬套。截至目前,全市已啟動28個危舊房改造項目,累計將惠及2.6萬戶居民。
湖北黃石:車位有了“身份證” 破解地下車位産權難題
把“民生事”辦進“民心裏”,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長期以來,住宅小區的地下車位産權不明晰問題困擾著廣大業主。在湖北黃石,當地通過出臺政策、簡化流程,為歷史遺留地下車位辦理了不動産權證。
在黃石的一個老舊居民小區,市民張娜向記者展示她剛到手不久的地下車位不動産權證書。由於小區建成較早,物業幾經更換,張娜花費5萬多塊錢買的停車位面臨車位産權模糊不清的問題。如今,這本清晰地載明瞭車位的位置、面積等産權資訊的紅本本讓她徹底吃下了“定心丸”。
針對居民小區停車位確權這一民生難題,2023年7月,黃石出臺《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辦法》;2024年10月,當地四部門聯合發佈指導意見,明確了地下車位歷史遺留問題的適用範圍、處理辦法、辦理流程等。隨著意見的落地,地下車位從此有了“身份證”,業主享有法律保護的明確産權。截至目前,黃石市累計為9個項目3812個地下車位進行了産權確權工作,併為819戶業主辦理了地下車位不動産登記。
新疆:滿足衣食住行所需 “圈”出家門口的幸福
把老百姓的事情一件一件辦好,近年來,為了更好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也在全國多地持續推進。以家為圓心,步行15分鐘左右就可以解決居民購物、餐飲、就醫、休閒、養老等,居民家門口的便利正在各地延伸擴圍。在新疆烏魯木齊水磨溝區北山社區,近萬名群眾就正在享受著這樣的方便。
一大早,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北山社區的大廳就來了不少老年人,他們三五成群排隊等待理髮,而幾位理髮師是愛心志願者,每週五,他們都會來這裡義務給老年人理髮。
北山社區管轄的小區有4000多戶,超過1萬人,其中老年人佔比超過20%。這裡以前是一個老舊的廠區,經過開發,建成了一處商住小區。剛建成時,由於配套服務不完善,這裡居民生活很不方便。
經過不斷引進的商業配套服務,這幾年,街區有了越來越多的便利店、餐飲店、快遞點、早餐店等基本保障類業態門店,滿足了大夥兒“衣、食、住、行”的需求。滿足了居民15分鐘便民生活的要求,社區又開始盯著“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等方面引入更多的便民服務。
目前,在北山社區範圍內,各類業態門店超過180家,包括了餐飲、養老托育、果蔬商超、美容美發、郵政快遞、醫藥衛生、便民出行等14大類86項服務。同時,在已有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基礎上,當地還在持續增加和更新便民服務模組,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買藥購物、保姆家政、醫療保健等優質服務,用精細化的社區治理來提高群眾生活的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