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領新征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繪就溫暖民生新圖景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多辦實事,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準。今年以來,我國民生領域財政投入持續增長,加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不斷滿足多層次多元化的民生需求。
瞄準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今年以來,一筆筆民生投入直達一線。各類職業技能培訓火熱開展,今年我國將補貼職業技能培訓超1000萬人次。“下沉式”醫療資源加速覆蓋城鄉,近9億元專項資金已投向中西部地區鄉鎮衛生院。今年前五個月,全國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教育支出、衛生健康支出分別同比增長9.2%、6.7%和3.9%。
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頭等大事”,如何解決人民群眾在民生保障方面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圍繞推動民生改善取得實效,他指出,涉及老百姓的事情關鍵在實,各項政策舉措要實實在在、富有實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圍繞加大民生領域資金資源投入力度,他要求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費、增後勁。
今年,《關於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出臺,4方面10條政策舉措推動新時代民生建設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宏觀政策的民生導向更加強化,每10億元中央財政資金,就有超7億元投向了民生領域,我國發行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進一步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把百姓期待轉化為可感可及的幸福。
化解民生之憂,切實補短板強保障。今年以來,“兩重”建設加力支援人口發展等重點領域,帶動本科招生擴大2.1萬人、新增普通高中學位超75萬個,教育資源供給持續擴大。新市民平等享有公共服務步伐加快,國家基本公共服務現行標準規定的81項服務項目中,目前已有62項實現了常住地提供。針對家長心頭之“急”,全國正加緊新增66萬個普惠性托位。常住人口平均年齡32.5歲的深圳,托位需求旺盛,當地大力發展嵌入式托育服務,一年來,全市托位數翻了近一番。
厚植民生福祉,順應新需求新期盼。眼下,城市更新按下“加速鍵”,全國累計開工改造老舊小區28萬個,惠及居民超1.2億人。老房子更加舒心宜居,好房子建設全面提速。走出家門,超4.8萬個口袋公園和12.8萬公里城市綠道,讓“詩和遠方”近在眼前。全國5510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圈出人間煙火氣,讓便利生活觸手可及。
而新的服務供給,也在打造美好生活新體驗。今年以來,養老産業快速發展,候鳥式旅居、一站式康養、智慧型裝備,一個萬億級大市場加速形成。“AI+5G”的遠端醫療輔助診斷,讓基礎病篩查率提升30%以上。
在解決急難愁盼中夯實民生根基,加速釋放內需動能,必將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