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交通暢、航運忙、能源供給有保障 重大工程“硬核”實力彰顯中國力量

2025-07-02 11:02: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世界在建最長橋梁——跨越南通、泰州、揚州三地的滬渝蓉高鐵通泰揚特大橋建設取得新突破,跨引江河斜拉橋7月1日清晨實現合龍。

  此次合龍的跨引江河斜拉橋位於泰州市引江河畔,橋梁全長522.3米,主跨220米,是通泰揚特大橋上首座實現合龍的斜拉橋。

  據了解,之所以選擇在深夜和淩晨進行合龍施工,是因為這個時間段是全天氣溫最低並且穩定的時候。混凝土會熱脹冷縮,如果在氣溫較高的時候澆築,到夜間氣溫低的時候會收縮,可能會開裂,影響工程品質。

  經過連夜澆築,1日清晨6時26分,通泰揚特大橋跨引江河斜拉橋成功合龍,為後續鋪軌及全線貫通創造了有利條件。滬渝蓉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骨幹通道之一,線路途經上海、江蘇、安徽、湖北、重慶、四川等六省市,總長約2100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

  五分鐘過長江 安徽首條過江隧道通車

  7月1日上午,安徽首條過江隧道——蕪湖龍灣長江隧道建成通車,今後,駕車從江北新區到蕪湖市區,通行時間只需要5分鐘。

  上午11時,隨著隧道口信號燈的變化,等待過江的車輛緩緩駛入隧道,標誌著安徽省首條過江隧道正式通車。

  蕪湖龍灣長江隧道被譽為“八百里皖江第一隧”。隧道位於蕪湖市長江大拐彎處,總長6公里,設計為雙向六車道城市快速路,設計時速80公里。其中4公里採用盾構法施工,最深處位於江面以下68米。

  據介紹,此前駕車從江北新區到蕪湖市區,城南需要繞行三四十分鐘,隧道建成後從隧道過江只需要5分鐘。

  蕪湖龍灣長江隧道作為蕪湖第四條跨江通道,建成通車後將大幅度提升蕪湖市跨江交通能力,對蕪湖推動跨江發展、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等具有重要意義。

  三峽樞紐今年上半年貨運量超8000萬噸

  7月1日,記者從三峽集團獲悉,今年上半年,三峽樞紐通航建築物安全穩定高效運作,累計貨運量超8000萬噸,充分釋放長江航運效能。

  三峽樞紐通航建築物主要由三峽升船機和三峽船閘組成。今年上半年,三峽船閘共運作5206閘次,通過船舶19125艘次,貨運量8140.02萬噸;三峽升船機有載運作1790廂次,通過船舶1810艘次,通過旅客超28萬人次,貨運量75.80萬噸。三峽船閘和三峽升船機優勢互補、聯合運作,充分釋放了航運效能。

  三峽船閘是世界上連續級數最多、總水頭和級間輸水水頭最高、技術最複雜的內河船閘,設計年通過能力1億噸。自2003年6月18日向社會船舶開放以來,累計過閘貨運量達22.4億噸,年貨運量已連續11年突破1億噸,並連續3年突破1.5億噸,從最初的3400萬噸攀升至目前最高的1.68億噸。三峽升船機自2016年9月18日試通航以來,累計通過遊客180多萬人次,為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注入了動能。

  大渡河上游巴拉水電站首臺機組投産發電

  6月30日,位於大渡河上游的國家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巴拉水電站首臺機組正式並網發電,這將為區域能源安全與民族地區高品質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巴拉水電站位於四川省阿壩州馬爾康市,是大渡河干流規劃的第2級電站,總裝機容量74.6萬千瓦,設計年均發電量25.53億千瓦時,相當於可以滿足一座100萬人口城市一年的基本生産、生活和公共服務用電需求。

  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成功攻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川陜哲羅鮭全人工繁殖技術,子二代全人工繁育存活率達90%,讓這一瀕危物種得到有效保護。

  電站計劃於今年7月底全部機組投産發電,全面運營後,年均可節約標準煤約11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00萬噸,對緩解區域電力供應緊張、保障迎峰度夏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