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傳統與創意碰撞!全國多地端午民俗活動大賞→

2025-05-28 14:24: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週六就是端午節了,這幾天,在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的 陽河畔,龍舟鑼鼓聲、吶喊聲、激槳聲愈加濃烈,河面上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各村龍舟隊,大家積極訓練,迎接端午節。

  貴州施秉: 陽河畔忙訓練 備戰端午龍舟賽

  在下河壩河段,高洞苗寨的龍舟隊員聚集在河岸,男女隊員利用各自輪訓間隙,換舟訓練,做好配合備戰。

  端午臨近,各村寨龍舟隊員依照習俗,從各地回鄉參賽,讓村寨的龍舟在舞陽河上添彩。據了解,活動將在5月31日—6月2日舉行,期間將舉行標準龍舟賽、獨木龍舟賽,還有河面搶鴨子、包粽子大賽等等,全方位展現這裡豐富的民族文化。

  江西安遠:粽香繞圍屋 艾韻話端午

  端午節將至,各地的傳統民俗活動豐富多彩。江西客家人的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如佩戴香包、灑雄黃酒、採艾葉、煮艾葉蛋、包粽子等等。尤其灰水粽作為客家人端午的標誌性美食,讓人久久回味。

  走進江西贛州安遠縣孔田鎮高屋大院,記者看到村民們正在忙碌著製作 “灰水粽”。灰水粽製作技藝凝結著祖輩的智慧,是幾十代人傳承下來的手藝。大家分工協作,有的燒制灰水、拌米、洗粽葉,有的圍坐在一起包粽子,折粽葉、倒入泡發好的糯米、封口、繫繩,手法十分嫺熟。

  安遠縣孔田鎮高屋村村民 魏虹:灰水是由黃荊和稻草燒制而成的,加了灰水的粽子它的糯米更加黏稠,口感也更好,然後我們再用粽葉把糯米包裹起來,既保留了粽葉的清香,也讓灰水粽比一般的粽子更好消化。

  在烹飪環節,用大鍋裝上山泉水,趁著“冷水冷鍋”時,將一顆顆粽子依次投入水中,隨著時間的熬煮,屋子裏冒著騰騰的熱氣,粽香四溢。

  此外,客家特色小吃艾葉蛋也為端午增添別樣氛圍。先將艾葉洗凈鋪入鍋底,接著投入溫補藥材,以文火慢煮,再將煮熟的雞蛋放入鍋裏,待蛋殼表面裹上淡淡草木氣息,撈出剝開,一口咬下去,滿是自然與藥膳交融的獨特風味。

  安遠縣孔田鎮高屋村村民 鐘曉萍:一口灰水粽、一口艾葉蛋,就是小時候的味道,每到端午,村裏就熱鬧起來,大家圍坐在一起,一邊吃粽子,一邊聊天,那種溫馨的感覺,就像一家人一樣。

  雲南鳳慶:土鹼粽香傳古韻

  和灰水粽同樣風味獨特的還有雲南鳳慶的土鹼粽,這種粽子是用蘆蒿葉包裹,再經過鹼水浸泡,色澤金黃,還有獨特的香氣。

  鳳慶的土鹼粽大多以甜味為主。經鹼水浸透的粽子如金珀般璀璨,顆顆晶瑩,惹人垂涎。鹼水仿佛有神奇的魔法,不僅為粽子染上迷人色彩、增添獨特香氣,更有助消化的功效,讓美味與健康並存。而鳳慶特有的野生蘆蒿,葉片寬大舒展,自帶山野清香,長久以來便是當地人包粽無可替代的天然材料,為土鹼粽增添一抹自然的芬芳。

  鳳山鎮前鋒村村民 張麗美:土鹼放多的話它就會辣會苦,放少了它不香。放多少的量,包出來的口感和味道才好,已經有經驗了。

  今年,張麗美家的土鹼粽風味更豐富,火腿鹹香、蜜棗清甜、花生綿密,還新增了鳳慶特色核桃土鹼粽。將核桃細細切碎,均勻拌入泡好的糯米中,裹上粽葉蒸煮。出鍋的核桃土鹼粽,既有傳統鹼粽的金黃透亮,又添了核桃的醇厚香甜,口感層次豐富,令人回味無窮。

  山西聞喜:戴香包 佩香囊 非遺文創布藝走俏

  這段時間,各地的端午民俗文創産品也是十分走俏。在山西聞喜縣,香包、香囊等非遺布藝文創就受到了消費者喜愛。

  山西聞喜布藝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端午節期間,手工藝人們精心設計了不同款式和風格的端午民俗産品,用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在聞喜布藝文創店裏,不同款式、不同風格的香囊、香包、挂件等琳瑯滿目,裏面添加了艾葉、香草、各種中藥材,可以驅蟲辟邪、寓意著吉祥如意、平安健康。

  山東菏澤:包粽子 織彩繩 端午文化走進校園

  端午節前夕,山東成武縣開展 “花樣過端午”主題活動,將傳統習俗融入校園生活,讓師生沉浸式感受節日魅力。

  在成武縣郜城第一實驗小學的食堂裏,學生們圍坐在一起,在老師的指導下,折粽葉、填餡料、壓實、捆紮。師生們一邊包粽子,一邊分享著端午節的習俗和故事。

  成武縣郜城第一實驗小學學生 李思達:通過這次包粽子的活動,我們了解到端午節的意義和習俗,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隨後,學生們開始編織五彩繩,從穿引固定絲線到反覆纏繞打結,有的同學還發揮創意將鈴鐺、小粽子挂件編入其中,創作出色彩艷麗、寓意吉祥的作品。

  歌聲曲藝到基層 文藝演出送歡樂

  臨近端午,文藝工作者通過多種文化活動和惠民演出,將優質文化資源送到基層,為市民遊客在消夏中送去歡樂。

  5月27日,由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強基工程”——2025“村歌嘹亮”主題活動在京啟動,全國各省級文聯將通過就近就便,選派文藝志願者深入街道、社區和農村地區,以“結對子”的形式輔導基層演唱隊,廣泛傳唱群眾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以及各地原創歌曲等,8月15日至17日,將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開展“村歌嘹亮”主題活動2025年全國集中展演。

  同樣將優質文化資源送到基層,中國曲協的文藝工作者們日前走進北京朝陽區麥子店社區,為大家帶來相聲、評書、快板等多種形式的精彩演出,引得臺下觀眾陣陣笑聲與掌聲。“送歡笑 到基層”系列活動創建二十年來,已演出380余場,走遍全國34個省區市。

  中國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 評書表演藝術家 劉蘭芳:基層在露天,地當舞臺,天當幕,更接地氣。基層老百姓愛聽書,愛聽曲藝,愛聽相聲。

  以筆為槳賡續紅色根脈,近期,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紅船頌”嘉興美術成果展在京舉行,展現科技創新、城鄉融合、共富共美的發展新貌。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