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民領袖|這件事 習近平很早就要求“從娃娃抓起”

2025-05-25 14:39: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2004年7月23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欄目發表了一篇題為《精神文明建設要“從娃娃抓起”》的評論。

  精神文化産品的健康與否關係著孩子的“精神空間”和“心理空間”,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深遠。

  在這篇評論中,習近平針砭時弊,直言不諱地指出當時“童謠低俗化、成人化的現象比較突出。還有的亂改古詩,亂編‘脫口秀’”問題。

  他有的放矢,以陪伴“60後”“70後”“80後”長大的一系列優秀精神文化産品為例,要求加大思想道德建設力度,“努力為未成年人提供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産品”。

  他態度鮮明,清晰闡述了“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之於“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直言只有“從娃娃抓起”,才能奠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堅實基礎。

2020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第一片小學考察。

  2020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第一片小學考察。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

  在2021年全國兩會政協聯組會現場,總書記與委員們聊起了教育“唯分數論”。

  他堅定地説:“教育,無論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不能過於注重分數。分數是一時之得,要從一生的成長目標來看。如果最後沒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

  從教育理念上正本清源,總書記要求學校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做到每一堂課不僅傳播知識、而且傳授美德,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學生們心中生根發芽”。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他特別提醒:“小學、中學甚至是幼兒園,會在人的一生中起很重要的作用,一定要從娃娃抓起。”

  總書記還主張“要引導家長改變重知輕德的傾向”,充分發揮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基礎作用。

  在他看來,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作為父母和家長,應該把美好的道德觀念從小就傳遞給孩子”,“善於從點滴小事中教會孩子欣賞真善美、遠離假醜惡”。

  當今世界,未成年人身處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深入發展的時代,“成長的煩惱”不容忽視。

  在一次會議上,總書記特別強調:“網路上還有很多污七八糟的東西,未成年人心理髮育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影響。這些問題屬於社會性問題,需要社會各方面、各有關部門共同努力,研究解決。”

  “從娃娃抓起”這件事,也常常成為總書記考察調研時的關切。

  2019年5月,總書記到江西于都潭頭村看望慰問老區人民。當他來到紅軍烈士後代、退伍軍人孫觀發家時,剛一進門就被一面“獎狀墻”吸引住了。

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梓山鎮潭頭村看望村民孫觀發一家人。

  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梓山鎮潭頭村看望村民孫觀發一家人。

  “獎狀墻”上一共有24張獎狀,都是孫觀發的孫子、孫女獲得的榮譽。總書記停下腳步,肯定的目光落在這些獎狀上,其中一張獎狀上面寫著“好孩子”三個大字。

  笑容,出現在總書記臉上。

  總書記心中的好孩子,“要有品德、有知識、有責任,要堅持品德為先”。

  2022年3月30日,在位於北京市大興區黃村鎮的植樹點,總書記同一起植樹的孩子們聊起往事。

  “還記得過年時,我父親給我女兒包了一個紅包,打開一看,是牙籤。原來這是老人家平時收集起來的家裏剩下的牙籤,他對孫女説‘這些都是珍貴的木材,我幫你們存了起來’。第二年,又包了一個紅包,打開一看,是紙巾,也是攢的沒用完的紙巾。”

  “這些看起來很老土,實則很先進。勿以善小而不為,從一點一滴做起。”

  總書記娓娓道來,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

  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好人,是總書記和孩子們交流時的高頻話題。

  在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他列舉孩子們熟悉的《小兵張嘎》《英雄小八路》《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少年英雄的故事,鼓勵孩子們向榜樣看齊,“像他們那樣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回到母校和孩子們談心,他循循善誘,“要自覺加強道德養成,從小就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

  總書記認為,品德的養成需要豐富的營養、肥沃的土壤,孩子們“把自己的品德培育得越好,將來人就能做得越好”。

  2012年在河北阜平同總書記坐在一方炕上的小男孩唐孝億,今年已經17歲了。他想快快長大、學得更多。“陽光、質樸,有理想、有志氣”,是老師對他的評價。

  正在讀高一的社區志願者紀施雨,是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志願者”,她希望儘自己所能去溫暖這個社會。幾年前在天津,總書記為一群志願者真誠點讚,紀施雨就是其中一位。

  四年多前在湖南一所鄉村小學,聽四年級學生朱銳講述長征中軍需處長把棉衣讓給戰友、自己卻在嚴寒中犧牲的故事,總書記連聲誇獎“講得好”。

  …………

  只要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

[責任編輯: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