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實製造業基礎推動進出口持續增長 外貿企業以“新”為“帆”加速“出海”
央視網消息:2025年前4個月,黃河流域9省區進出口2.05萬億元,同比增長8.8%。以流域內的外貿大省山東為例,出口方面,2025年前4個月,農産品出口530.7億元,再創新高,並且繼續保持農産品出口全國第一的位置。山東不僅有農産品,多個地市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産業集群,從海工裝備、工程機械到智慧家電、運動器材等,堅實的製造業基礎推動進出口持續增長。
山東威海的釣具早已蜚聲海外,這裡聚集了近5000家釣具生産及貿易企業,包攬了全球六成魚竿市場份額。在這家規模較大的生産企業裏,碳纖維魚竿從自動流水線魚貫而下,即將發往歐洲市場。2025年以來,企業出口額達2.1億元,同比增長27%。
外貿企業負責人周浩介紹,新型工藝生産的釣魚竿具有出色的韌性和強度,能夠承受較大的拉力,能很好滿足國際市場需求。
隨著出口的不斷增長,又促使企業將産業鏈向上下游延伸。目前,這裡已形成了包括釣魚竿、魚線輪、導環、魚餌等與垂釣相關的全産業鏈集群。
青島海關所屬威海海關企業管理科副科長王超介紹,威海漁具規模化、專業化的産業集群讓企業“出海”的勇氣更足。2025年1—4月,威海市釣具企業共出口釣具産品13.8億元,同比增長19.6%。
威海市釣具行業協會會長單位負責人蘇屹介紹,現有700余家釣具企業已在海外佈局産業鏈,品質過硬、科技含量高、性價比優越,都是他們“走出去”的“名片”。
在山東西部的濟寧市,記者在一家推土機企業的“礦山魔方”數字可視化平臺上看到,針對遠在海外的一處露天礦山,“智慧管家”通過5G網路實時回傳礦石數據,讓遠在濟寧的工程師們可以同步調整設備參數,使推土機群的作業精度始終維持在98%以上。
外貿企業負責人姜雨田介紹,這種“雲端指揮+地面執行”的作業模式,讓礦山開採可以減少柴油消耗35%、降低人力成本40%。作為高端製造業,這不僅為礦山開採提供了可定制的一體化施工解決方案,也帶動了礦山開採領域的綠色智慧發展。
企業近年來連續開發出多款5G遠端工程機械,更帶動魯南地區近300家工程機械零部件配套企業聚整合鏈。
濟寧海關綜合業務科科長周曉介紹,1—4月,山東省出口工程機械及其零配件約191.9億元,同比增長超18%。
海關統計顯示,前4個月,黃河流域增速高出全國6.4個百分點,表現不俗。除了外貿大省山東、四川的貢獻,還得益於流域內其他幾省的高速增長,比如青海、甘肅、河南三省進出口增速分別達到69.9%、44.8%、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