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聚焦哪些重點?如何協同推進?——五部門詳解《關於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

2025-05-21 20:53: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5月20日電 題:聚焦哪些重點?如何協同推進?——五部門詳解《關於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

  新華社記者王優玲

  

  5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佈會,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秦海翔、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張兵、國家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産投資司負責人趙成峰、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郭方明、金融監管總局統計與風險監測司司長廖媛媛介紹《關於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城市是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載體。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為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提供指引。

  城市更新將聚焦哪些重點任務?下一步將如何協同推進、加強落實?20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有關部門負責人詳細解答了意見相關問題。

  圍繞人民關切,意見部署了八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加強既有建築改造利用,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整治改造,開展完整社區建設,推進老舊街區、老舊廠區、城中村等更新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造,修復城市生態系統,保護傳承城市歷史文化。

  “城市更新是推動城市高品質發展的綜合性、系統性戰略行動。”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秦海翔説,意見部署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四好”建設,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同時,意見聚焦為民、便民、安民,提出了很多務實舉措,以解決好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創造更加安全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加方便高效的公共服務和更加優美宜人的城市環境。

  城市更新主體多元、訴求多樣,需要建立健全適應城市更新的實施機制。秦海翔表示,意見提出“創新完善以需求為導向、以項目為牽引的城市更新體制機制”,突出了三個特點:抓體檢,建立城市體檢與城市更新一體化的推進機制;抓規劃,建立專項規劃、片區策劃、項目實施方案的規劃實施體系;抓落實,建立城市更新政策協同機制。

  強有力的政策支撐保障,是順利推進城市更新的必要條件。針對城市更新常見的用地問題,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張兵説,自然資源部將總結推廣正在開展的43個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城市經驗,進一步完善規劃管控、用途管制、土地儲備、土地供應、不動産登記等全鏈條的政策機制,出臺更多實用有效的用地政策,助力城市更新行動。

  “通過建立自然資源管理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加強存量資源資産調查,摸清數量、權屬和利用情況,並落實‘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針對性開展城市內部自然和人文歷史方面的空間要素調查,形成統一的底圖底數。”張兵説,要在“一張圖”上推動完善調查、登記、權益、規劃、用途管制、執法督查等全生命週期管理,暢通部門間數據共用。

  城市更新需要大量資金資源要素的投入,如何保障?國家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産投資司負責人趙成峰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穩步有序推進城市更新重點工程實施,持續加大中央投資支援力度。2025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門設立城市更新專項,支援城市更新相關公益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在已支援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項目的基礎上,擴圍支援城市危舊住房、老舊街區(廠區)轉型提質等工程。

  “城市更新項目投資額較大,單靠政府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立多元化、多層級的資金投入機制。要圍繞完善投入機制、提高投入效率,調動各方力量積極參與。”趙成峰説。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郭方明説,中央財政立足於探索新模式、城市更新重點任務、財政金融政策協同等“三個聚焦”來支援城市更新。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全社會參與的可持續城市更新投融資模式,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吸引社會資本、社區、居民等各方面積極參與城市更新工作。

  金融監管總局統計與風險監測司司長廖媛媛表示,金融監管總局將研究出臺專門的城市更新項目貸款管理辦法,明確貸款條件標準,滿足城市更新行動金融需求,提高金融服務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金融機構應該充分考慮城市更新項目特點,在全面測算項目綜合收益和風險基礎上,開展授信審批和風險管控,做好專款專用和資金封閉管理。”廖媛媛説。

  意見是指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綱領性文件。秦海翔説,在組織實施上,意見提出“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到地區之間、城市之間的差異,要科學合理確定城市更新的重點任務,細化實施路徑,完善工作方法,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有力有序推進實施,力戒形式主義,杜絕“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確保把實事辦實、好事辦好。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