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擴需求政策效果顯現 經濟向好基礎逐漸穩固
【光明時評】
作者:王振霞(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25年4月份部分經濟數據。多項數據表明,中國經濟表現出較強韌性,經濟亮點呈現多點開花態勢,前期擴大內需政策的效果不斷顯現,經濟持續向好態勢明顯。
居民消費持續向好,前期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效應不斷釋放,總需求復蘇具有堅實的基礎。1—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1845億元,增長4.7%,其中4月份同比增長5.1%,消費增長呈進一步擴大趨勢。
4月份消費數據呈現出兩個值得關注的趨勢。一是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增長5.2%。餐飲行業消費是擴大內需的“風向標”,不僅反映了消費需求的上升,也體現出社會消費心理和預期正發生積極向好的變化。二是線上消費與線下消費實現同步增長,1—4月限額以上零售業單位中便利店、專業店和超市分別增長9.1%、6.4%和5.2%;同期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7.7%,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5.8%,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3%。可以看到,中國居民消費仍然具有較大的潛力。4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繼續下降,實現連續兩個月下降。就業形勢的改善和收入水準的持續提升將為居民消費增長提供有力保障,“能消費”“敢消費”的促消費長效機制正在形成。
生産領域實現較快增長,重點領域和高端製造業蓬勃發展。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1%,這是自2024年以來月度增速中表現比較亮眼的數據。分行業看,41個大類行業中有36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特別是,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8%,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9%。同期,國內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高端製造業PMI指數為51.5%,明顯高於製造業整體水準,繼續發揮著引領産業結構升級和促進經濟增長提質增速的作用。此外,1—4月份,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4.0%,保持穩定增長。隨著“兩新”“兩重”政策效果進一步釋放,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有望逐步恢復。
外貿逆勢而上,取得超預期成績。受美國貿易關稅政策影響,近期進出口領域不確定性和風險增加。不過今年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仍然同比增長2.4%。相較于中美貿易,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呈現全面上漲的態勢。4月,中國對非美地區出口同比增長13%,其中,對東盟出口同比增長20.8%;對歐洲出口同比增長8.3%;對日本出口同比增長7.8%。我國對越南、泰國和印尼貿易增幅擴大,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貿易由下降轉為上漲。強大韌性使得我國在面臨極端壓力的情況下,外貿領域仍能拉動經濟增長。隨著我國貿易政策效果的顯現,國際貿易形勢或將逐漸穩定,我們面臨的外部環境和不確定性將持續改善,外貿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還將不斷增強。
下一階段,加強宏觀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實現總量政策與結構政策的有機結合,將促進宏觀政策繼續發揮穩定作用。在優化供給方面,繼續積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援創新與發展。在關注投資“量”的前提下,更加關注“質”,重視投資效率和效益,將為經濟高品質發展奠定基礎。在改善需求方面,繼續圍繞耐用消費品、家裝、旅遊、體育、文化和商業等多個重點消費領域出臺專門的政策,以改革釋放發展潛能引導社會預期,提升消費意願。同時,多措並舉促就業,特別是做好畢業季應屆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不斷完善最低收入制度,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健全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障,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制度,將有效增強城鄉居民的中長期消費能力。在政府與市場的共同作用下,中國經濟應對短期困難挑戰的能力將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形勢將長期持續向好。
《光明日報》(2025年05月21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