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法治護航 支援民營企業大膽闖、大膽試

2025-05-20 21:50: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觀點摘要】

  民營經濟促進法指引民營企業培育新質生産力,關鍵在於激勵民營企業“創新不問出身、英雄不問出處”,打造更多的獨門絕技,形成更多的硬核科技。

  民營經濟擁有的創新主體最為龐大、覆蓋的創新領域最為廣泛、形成的創新機制最為靈活,是培育新質生産力最為活躍的生力軍。

  民營企業最貼近市場、最清楚應用,最有條件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産業亮點,支援民營企業把更多的科技成果從書架推向貨架,從新賽道跑出更多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

  第一次將“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寫入法律;

  第一次在法律中規定“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品質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

  ……

  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以下簡稱“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施行。這部創下多個“首次”的法律,以制度形式穩定民營企業發展預期、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資訊中心未來産業和平臺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胡擁軍做客《中國經濟微觀察專家談》欄目,就民營經濟促進法如何護航民營經濟與培育新質生産力,作出深入解讀。

  胡擁軍認為,民營經濟促進法是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的法,是為支援民營企業在公平競爭中大膽闖、大膽試的法,是為激勵民營企業創新創業提振信心、鼓舞士氣的法。其中,法律重點圍繞向“技術革命性突破”要新質生産力,指引民營企業打造更多硬核科技、推動更多創新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

  當下,我國民營企業數量佔企業總量的92%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佔比也擴大至92%以上。數據顯示,民營企業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已成為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重要力量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

  民營經濟促進法明確規定,“國家鼓勵支援民營經濟組織在發展新質生産力中積極發揮作用。”這一規定釋放出鮮明的政策導向。隨著民營經濟促進法施行,將帶來哪些影響?

  對此,胡擁軍表示,立法層面將為民營企業參與科技創新加油鼓勁,激勵更多民營企業秉持“創新不問出身、英雄不問出處”的理念,在應用創新、整合創新的基礎上,勇闖創新無人區,打造更多獨門絕技,形成更多硬核科技。另一方面,培育新質生産力需推動創新鏈與産業鏈無縫對接,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於具體産業和産業鏈。民營企業最貼近市場、最清楚應用需求,因而最有條件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産業亮點。

  民營經濟促進法創設了哪些主要制度?如何靶向破解發展難題?

  民營經濟促進法規定,支援民營經濟組織“依法合理使用數據,對開放的公共數據資源依法進行開發利用”。

  胡擁軍表示,民營企業在數據市場的敏銳度高,能夠將我國線下“超大規模市場”與線上“超大規模數據”優勢疊加,把“數據要素”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産業發展與經濟增長,充分發揮數據賦能價值,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

  從傳統産業轉型到新質生産力培育,民營經濟促進法將發揮怎樣的關鍵作用?

  胡擁軍認為,今後一個時期,需引導民營企業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開展“人工智慧+”“數據要素x”行動,加快工業網際網路規模化應用,推進服務業數字化升級,全面提升傳統産業發展的品質與效益,把民營企業打造成為傳統産業的轉型標桿、國潮品牌、出海先鋒,支援民營企業在産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中擔當大任。

  培育新質生産力既是發展命題,也是改革命題。胡擁軍還表示,下一步,民營經濟促進法將聚焦為民營企業解發展之憂、紓幫扶之困,切實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營造支援民營企業大膽闖、大膽試的發展氛圍,打通制約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讓民營經濟人士身份認同感更強、情感歸屬感更濃,更有信心在廣闊舞臺上大顯身手,推動民營經濟的涓涓細流匯聚成新質生産力的澎湃江海。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