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評論:以龍舟競渡的拼搏精神為建成支點貢獻力量
棹影翻飛劈碧浪,鼓點鏗鏘破雲霄。五月的南湖,風起潮涌,5月10日-11日,2025年全國龍舟大聯動湖北省龍舟公開賽(武漢 洪山站)在武漢洪山南湖擂響戰鼓,24支龍舟隊伍劈波斬浪,以“速度與力量”的角逐點燃荊楚大地。端午前後賽龍舟,既是我國的傳統習俗,也是全民健身運動的重要內容。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選手們擊水奮楫、努力爭先的場景,更是湖北以“龍頭引領、同舟共濟”的龍舟精神破浪前行,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磅薄偉力。
洪山,這片以“大學之城”聞名的城區,連續兩年承辦省級龍舟賽事,生態環境日益向好。2024年,洪山區空氣品質綜合指數位居中心城區前列,新增綠地68.5公頃、綠道8.5公里,新建口袋公園7處。一湖碧水映照的,不僅是城市品質的提升,更是湖北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堅定步伐。大江大湖、極目楚天,湖北擁有全國最大的江河湖庫複合淡水濕地生態系統,“華中屋脊”神農架享譽海內外,生態品質指數(EQI)常年保持一類。近年來,湖北實施長江大保護十大提質增效行動,江豚、中華鱘等珍稀旗艦物種數量止跌回升,水清岸綠、江豚逐浪、麋鹿成群的美景成為常態。“生態環境優渥”是湖北的天賦,而守護好荊山楚水,則是湖北的選擇!為支點建設築牢綠色基底,更彰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底色。
龍舟競渡,勝在“龍頭”引領與“群槳”協力的高度統一。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亦需如此全局謀劃、協同發力。湖北地處中國之中、長江之腰,以“龍頭城市”武漢為引擎,以整體提升發展能級、發展速度、發展質效、發展後勁為主攻方向,打造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的戰略樞紐、引領中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動力源、中國式現代化的區域樣板,重點實施“七大戰略”,整體提升“七個能力”……區域協同如龍舟划槳,每一份力量都朝著同一方向迸發。2024年全省地區生産總值增長5.8%,總量邁上6萬億元臺階,走出了一條昂揚向上的發展曲線,這也正是“統籌協調、系統推進”戰略的生動實踐。支點建設非一域之功,唯有認清優勢、厚植勝勢,方能以“全域一盤棋”實現發展能級的躍升。
支點建設的縱深推進,離不開團結奮進的向心力。龍舟精神中的“奮勇爭先”,恰是湖北黨員幹部群眾的真實寫照。省委書記王忠林強調,要大力弘揚“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業精神和“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亮劍精神,擇高而立、向上而行。站在新的更高起點上,湖北提出力爭到2030年經濟總量達9萬億元左右,到2035年,綜合實力、科技實力進入全國前列,全面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湖北以“敢與強者競高低”的魄力,不斷刷新發展刻度。這種精神,在龍舟賽場上化為槳葉翻飛、水浪激揚的拼搏姿態,在荊楚大地上則轉化為“幹部素質提升年”中“人人爭當支點”的幹事熱潮。
今天,荊楚大地政通人和,全省上下人心思進,支點建設具備了強大氣場和磅薄力量。站在加快建成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歷史關口,湖北尤需以龍舟精神為帆,以支點意識為舵,咬定“建成”目標不放鬆、一張“支點”藍圖幹到底。黨員幹部應以“百舸爭流”的快幹實幹作風,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推動各項工作往前趕、上臺階;社會各界需以“千帆競發”的協作力,讓這種氛圍濃起來、熱起來,讓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推背感”大起來、強起來。正如南湖之上,高校學子、民間健兒與專業隊伍同臺競技,湖北的支點建設,亦是全民參與的“接力賽”,唯有每個“划槳者”都錨定目標、全力奮進,才能讓“中部崛起”的巨輪衝破激流、駛向藍海。
鼓聲漸遠,征途如虹。當龍舟精神融入城市血脈,當支點意識成為全省共識,湖北必將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凝聚起支點建設的磅薄偉力。從長江之濱到神農之巔,從城市地標到田間地頭,6100萬荊楚兒女正以龍舟競渡的姿態,在中部崛起的壯闊征程中奮楫爭先。這艘承載著歷史榮光與時代使命的巨輪,必將以“浪遏飛舟”的豪情,駛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彼岸。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趙浩宇(武漢市洪山區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