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東沃野涌新潮——渭南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紀實
春末夏初,萬物生輝,澄城縣智慧溫室大棚裏櫻桃映紅枝頭,蒲城縣工業園區重點項目建設如火如荼,華山景區登山步道遊人如織……秦東大地一派勃勃生機。
渭南是人口大市、農業大市,發展縣域經濟具有良好基礎和條件。近年來,渭南市立足自身優勢,突出縣域經濟戰略性支撐作用,著力補短板、強弱項,以深化“三個年”活動為抓手,一體推進興業、強縣、富民,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取得新成效。
2024年,渭南市縣域生産總值1619.2億元、佔全市經濟總量的75.04%,同比增長6%,為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
深挖特色優勢 培優育強主導産業
4月24日,大荔縣安仁鎮小坡村的冬棗大棚裏綠意融融,冬棗長勢正好。
冬棗産業是大荔縣的主導産業、特色産業。截至目前,全縣冬棗種植面積達42萬畝,總産量超70萬噸,2024年産值突破100億元。
“特色産業在縣域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們將持續完善冬棗産業鏈條,促進産業融合發展,提升冬棗産業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大荔縣紅棗産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周愛英説。
冬棗産業的發展壯大,是渭南市做大做強縣域特色産業、推動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一個縮影。
興一個産業,富一方百姓。近年來,渭南各縣(市、區)按照功能類型、發展定位,積極培育特色鮮明、競爭力強、技術含量高的主導産業,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走出差異化、特色化産業發展之路。
富平柿餅、白水蘋果、蒲城酥梨……渭南市大力實施果業品牌帶動戰略,著力塑造一批品質優良、特色鮮明的精品區域公用品牌,産品影響力、價值和市場佔有率持續提升。
渭南市果業發展中心主任蘇新會介紹,渭南市水果種植面積317萬畝,年産量436萬噸,主要水果區域公用品牌總價值達269億元。
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産業為渭南市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注入新活力。截至目前,渭南市共有國家和省級農業産業強鎮12個、國家優勢特色産業集群4個,4條特色農業全産業鏈産值超過1000億元。
揚特色優勢,育內生動能。在傳統農業優勢之外,渭南市各地依託資源稟賦,以全域旅遊重塑縣域經濟新版圖。華陰市獲評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潼關古城入選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新增4A級旅遊景區1家……2024年,渭南市接待旅遊人數、旅遊總花費分別增長10.1%、17.9%。
如今,在秦東大地,特色産業串珠成線、連塊成帶、集群成鏈,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強筋壯骨賦能 夯實築牢發展支撐
截至3月21日,2025年渭南市404個市級重點項目市域內手續已全部辦結,辦結率100%。
“渭南市已連續5年實現市級重點項目市域內手續一季度辦結目標,為重點項目早開工、早建成、早見效打下了基礎。”渭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副局長張增輝説。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渭南市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優化配套服務,強化要素保障,狠抓項目簽約率、開工率、投産率、資金到位率、統計入庫率,推進項目建設量質齊升。
418個市級重點項目超額完成年度投資任務;190個項目建成投産;製造業投資增長47%,增速居全省第一……2024年,一批批關聯度高、互補性強、成長性好、附加值高的項目在渭南落地生根、集聚發展。
渭南市把新型工業化作為主攻方向,圍繞20條市級重點産業鏈,以“鏈長制”為抓手,推動産業結構向“智”升級、産業發展向“綠”轉型、産業佈局向“新”攀登,加快建設具有渭南特色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園區是新型工業化的主戰場。渭南市以縣域工業園區為抓手,通過佈局重構、機制創新、精準選商,牽引産業鏈聚鏈成群、服務鏈提質增效、要素鏈精準滴灌,激活縣域經濟強引擎。
作為新興工業大縣,蒲城縣以建設陜西新型工業重鎮為目標,加快構建園區化、集群化、專業化産業生態。
“目前,園區已入駐企業105家,形成了能源、精細化工、光電和迴圈經濟等産業集群。”渭南經開區新材料産業聚集區(蒲城高新區)管理辦公室主任張文濤説。
如今,渭南市縣域經濟佈局愈加清晰、優勢産業愈加茁壯,新材料、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新産業、新業態提速加力,全市20條重點産業鏈“多點開花”、集群成勢。
2月26日,華鷹航空無人機總裝生産基地項目成功落戶渭南,標誌著渭南市低空經濟産業鏈實現重大突破。
新型工業化的核心動力是科技創新。渭南市依託渭南(西安)創新創業孵化器,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探索“西安研發、渭南轉化、園區落地”模式,積極承接更多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我們圍繞20條市級重點産業鏈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先後有103家科技企業在渭南(西安)創新創業孵化器成功孵化。”渭南市科技資源統籌中心主任段作鵬説。
推動城鄉融合 繪就振興共富圖景
4月24日清晨,來白水公園健身運動的群眾絡繹不絕。當地居民景淑娟説:“這兩年,縣城變化太大了,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便利。”
白水縣以“推窗見綠、出門見園”為目標,建成20個街頭廣場和3個大型公園。“出門步行5分鐘就有公園”成為白水人生活中的小確幸。
“白水縣通過人居環境改善、公共空間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等舉措,推動城市建設向精細化、品質化發展。”白水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馮建軍説。
縣城是連接城市、服務鄉村的天然載體,也是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撐。
渭南市積極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持續拓展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空間,加強縣城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提升人居環境品質,更好滿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需求,不斷增強縣城承載力、吸引力、帶動力。
以城帶鄉,以鄉促城。2024年,渭南市實施縣城建設項目160個,開工改造老舊小區135個,打通“斷頭路”11條,縣域基礎設施日益完善。
千村向未來,萬村奔共富。渭南市以“千萬工程”為牽引,錨定農業強市建設在全省蹚路子、做示範目標,全面推行“一圖一表一清單”工作法,統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城鄉融合高品質發展。
“2024年,渭南市持續深化‘千萬工程’實踐,統籌資金11.08億元,實施鄉村振興項目882個,建成省級示範村72個、市級重點創建村105個。”渭南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陳飛説。
完成農村改廁5.7萬座、垃圾收運處理自然村佔比達到95%、34.5萬脫貧人口實現就業、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益50萬元以上村達到247個……群眾福祉在城鄉融合中穩步增進。
如今的渭南,城市面貌煥新升級、鄉村生活和諧幸福,現代城鎮與美麗鄉村交相輝映的城鄉融合發展新畫卷正加速繪就。
渭南市委書記樊維斌表示:“渭南將用好深化‘三個年’活動這一牽引性抓手,以打好‘八場硬仗’為突破口,細化實化各項舉措,健全閉環落實機制,凝心聚力、真抓實幹,推動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為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範貢獻更大力量。”(群眾新聞記者 陳宏江 梁少飛 耿楊洋 通訊員 任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