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牢記總書記囑託,這群敢闖敢創的年輕人是上海的底氣和未來

2025-05-04 21:33:00
來源:上觀新聞
字號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文匯報 儲舒婷 吳金嬌

  來自滬上高校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們正以“闖”的銳氣和“創”的韌勁,在演算法迭代中構建未來圖景。

  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來到位於徐匯區的上海“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調研,同正在參加“下一代智慧體的自主進化”主題沙龍的青年創新人才親切交流。

  “總書記對人工智慧的關注,對年輕人寄予厚望,讓我們倍感振奮。身處上海這一科技創新高地,我們不僅要勇攀科技高峰,更要立足國家需求,努力把前沿技術真正轉化為新質生産力。”上海創智學院首屆博士生吳昌鱺參加了當天的沙龍活動,在現場聆聽總書記的講話。結合手頭正在從事的科研項目,吳昌鱺有感而發:“國家正處於全力開闢低空經濟新賽道的戰略機遇期,我們不僅有學以致用、展示才華的舞臺,也意識到肩上的責任:錨定建成科技強國,實現科技創新的代際傳承。”

  未來三年,依託上海創智學院搭建的算力平臺,吳昌鱺所在的科創團隊,將持續深化智慧無人機群研究,並同步推進技術研發與産業化落地。

  從這一群充滿創新精神的年輕人身上,也可以看見一代人的風姿。當人工智慧浪潮席捲全球,來自滬上高校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們正以“闖”的銳氣和“創”的韌勁,在演算法迭代中構建未來圖景。

  從大學實驗室裏徹夜不熄的燈火,到科創園區內的組團頭腦風暴,在上海的人工智慧創新圖譜上,有人深耕技術突破“卡脖子”難題,有人勇闖應用藍海定義新場景,更有人躬身教育模式的重構、志在培育未來力量……這些投身創新創業浪潮的年輕人,正是上海牢記總書記囑託,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和高端産業引領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的底氣所在。

  獨角獸企業創始人的夢想:

  助力上海成為AI技術與應用的全球標桿

  在位於徐匯濱江的“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特讚科技是人工智慧“北斗七星”的七家標桿企業之一,它的創始人正是來自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的范淩教授。2022年,這家“內容+AI(人工智慧)”的獨角獸企業,就“跑”出全球領先的速度。如今,特讚科技已完成D1輪融資,估值超過10億美元。

  給企業取名“特讚”,是因為范淩一直有一個夢想:這位長期在同濟教學生做設計的年輕老師,希望能把科技引入到創意設計領域,所以,特讚的英文名叫Tezign,即Tech+Design,寓意“技術+設計”。

  在他的帶領下,特讚科技在人工智慧賽道上成績斐然:其內容生態已聚集10萬+創作者,年調用AIGC(人工智慧生成內容)模型超百萬次;核心技術累計申請了160余項生成式AI發明專利、40余項軟體著作權,並完成5項演算法備案;支援200多家大中型企業實現內容數智化變革,包括為國際奧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阿里巴巴等200余家組織和企業提供數智化解決方案。

  “放眼未來,我們希望讓更多的設計師、創意人或者更廣義的創作者能與AI共生、共榮、共創,助力上海成為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領域的全球標桿。”范淩説。

  如今細想,特讚科技這艘“設計AI戰艦”的龍骨,早在8年前便在同濟大學設計人工智慧實驗室鑄就。作為國內首個設計學與人工智慧交叉實驗室,這裡匯聚了30余名跨學科研究員,包括博士後、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以及來自相關領域的青年學者和專業技術人員。他們在認知科學、數字人文與管理科學的碰撞中,累計申請生成式AI發明專利160余項。

  創新,刻在大學的基因裏;活躍在大學裏的年輕人,是創新的關鍵力量。如今,這家實驗室的突破性創新成果也正加速向産業端延伸。范淩團隊以“AI+”為引擎,開發了30多個課程模組。2023年起,團隊已與20余所高校的設計學科開展學術交流與教學實踐,並出版4本相關教材。

  奔跑在智慧教育賽道上的青年教師:

  時不我待乘勢而上

  “能夠近距離見到總書記,這真是一次令人振奮、倍感自豪的經歷。”華東師範大學副教授劉志是一名青年教師,也同時在上海創智學院從事研發和管理工作。

  擁有“教師”和“創智人”雙重身份的劉志,深刻感受到了上海大力推進人工智慧人才培養、技術突破和産業創新方面的魄力和加速度。

  華東師範大學是上海創智學院的共建高校之一。今年1月4日,雙方就聯合舉辦了AI for EDU高端論壇,“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創智學院智慧教育聯合實驗室”同時成立。目前,華東師範大學智慧教育團隊與上海創智學院團隊正就“教育+AI”領域的前沿問題、關鍵技術展開聯合攻關。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智慧教育團隊的年輕——教師隊伍平均年齡不到36歲,博士生科研骨幹平均年齡不到23歲,整個團隊由青年教師擔任骨幹、以“智慧教育博士班”為主要班底。

  “人工智慧將給教育帶來深刻變化。一頭是技術紅利,一頭是人文守護,我們深知,我們要培養的不是追趕技術浪潮的人,而是創造教育未來的人。” 劉志表示,牢記總書記的囑託,青年師生定會乘勢而上,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把握歷史賦予的創新機遇,將個人奮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推進科技創新和成長成才的道路上不斷突破自我。

  挺進AI創業之路的00後: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上海“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調研時,還走進了人工智慧産品體驗店。

  “真是太激動了,這家體驗店展出的商品中,有一款就是我們公司研發的努技AI智慧滑鼠。”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大四學生李灝楠,正是上海羲夢人工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創始人。這家年輕的科技企業成立於2024年,聚焦人工智慧技術研發與應用,為各行業客戶提供高效、智慧的解決方案。

  李灝楠介紹,這款在人工智慧産品體驗店展示的智慧滑鼠,整合先進的DeepSeek大模型,具備語音輸入、一鍵生成PPT、AI繪圖、智慧翻譯等多項核心功能,能夠顯著提升用戶的辦公和生活效率。

  作為一名在校生,李灝楠的創業之路從大二開啟。大二下學期,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機遇就讓他心馳神往。在校期間,他先後在三個創業企業擔任過聯合創始人、首席運營官和總經理等職務。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李灝楠與同學組成的跨學科團隊,曾先後參加2023 OPEN AIGC開發者大賽、“賢城眾創 暢想未來”奉賢區2023年創業大賽等創新創業大賽,並在第十四屆“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斬獲銀獎。

  “人工智慧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總書記的話久久激勵著我們這支年輕的創業團隊。”李灝楠説,人工智慧産業日新月異,未來團隊將繼續深耕於此,推出更多技術迭代、品質過硬的産品。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