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華章︱實幹書寫榮光
從三尺講臺到世紀工程,從鄉間阡陌到城市動脈,你聽,無數平凡崗位上的奮鬥者用汗水作音符,譜寫著名為“奮鬥”的華章。
5月1日,工人在位於江蘇省海安市南莫鎮的一家公司生産車間內進行焊接作業。新華社發(周強攝)
奮鬥,因為熱愛
安徽馬鞍山卜陳村的午後,陽光和煦。三尺舊講臺上,97歲的葉連平正在給學生們上課。
4月9日,葉連平在卜陳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給學生上課。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我希望下一輩子我還當老師,我愛它,我是捨不得,我很想跟大家在一塊多做一點事情。”葉連平説。
1978年走上講臺的葉連平,退休前是烏江鎮卜陳學校教師。2000年,他創辦卜陳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義務為留守兒童補習英語。25年來,他不僅從未收過學生任何費用,還經常留學生在家裏吃住,拿出退休金給他們購買書本文具。但他的一個搪瓷杯用了幾十年,家裏甚至沒有一件像樣的傢具。
4月9日清晨,葉連平準備離開家前往“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新華社記者 任鵬飛 攝
當“最美奮鬥者”、全國優秀共産黨員的稱號綴上他的肩章,當鮮紅的錦旗鋪滿卜陳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磚墻,這位年近百歲“守望者”卻説自己只是做了一名教師應該做的事。
4月9日清晨,葉連平在卜陳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吃早飯。新華社記者 任鵬飛 攝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鞠躬盡瘁,死而不已。”葉連平説。
4月8日,葉連平在卜陳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備課。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奮鬥,因為責任
假期的上海地鐵虹橋火車站站,人潮擁擠。一位腳踩雙輪平衡車穿梭于站廳的站務人員經常引起乘客們的注意。
高煜腳踩雙輪平衡車在站廳內服務乘客。(採訪對象供圖)
上海地鐵虹橋火車站站車站站長高煜告訴記者,虹橋火車站站是三線換乘的特大型交通樞紐,服務窗口也比較分散,正常巡視一圈大概需要兩三個小時。“每當看到著急的乘客時,我就想為什麼不能將這些固定式服務變為流動式服務窗口呢?所以,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我們就發現了民警使用的雙輪平衡車,當時覺得也許挺適合我們地鐵站使用的,所以就自學了這個技巧。”高煜説。
5月1日,旅客在上海虹橋火車站候車。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高煜在採訪中表示,有了平衡車,服務響應速度提升了一倍。如今這項特色服務品牌被命名為“小煜流星輪”,已經推廣到國家會展中心站等多個大型換乘樞紐車站。
在這座地鐵站裏,高煜經歷過數次的春運大考,幫助過走失的老人,護送過臨産的孕婦,為遺失物品尋找失主,給國際遊客指路導航……這位新當選的全國勞動模範説,微光一旦聚集起來,就是一把火炬。
“我希望通過我的奮鬥,讓八方來客感受到上海地鐵的溫度。”高煜表示。
2023年1月21日,申通地鐵集團運一公司員工高煜(左一)在地鐵上海虹橋火車站站巡視時為旅客指路。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奮鬥,因為期待
新疆阿克陶縣恰爾隆鎮喀依孜村黨總支書記哈麗帕 買買提吾如孜是當地遠近聞名的“彩椒書記”。從2023年開始,這位“95後”女支書帶領鄉親們在高原上嘗試通過大棚種植果蔬,尋找一條致富新路。
哈麗帕走訪大棚種植戶。新華社發(麥合木提 阿卜拉 攝)
哈麗帕 買買提吾如孜回憶道,“記得推進大棚種植項目時,村民們質疑聲不斷。連續幾晚失眠後,我躲到被子裏偷偷抹眼淚,那時確實想過放棄的念頭。但一想到村民們期待好日子的眼神,我告訴自己必須咬牙堅持。”
沒有經驗、沒有先例,那段時間,哈麗帕和村民們就天天泡在大棚裏。
哈麗帕在大棚裏幫助種植戶採摘。新華社發(麥合木提 阿卜拉 攝)
村民托依其別克 米爾孜巴依告訴記者,哈麗帕白天跑田地、晚上熬夜研究,帶著他們去鄰村取經。“現在她帶著我們走上致富之路,現在每年分紅拿到手軟,誰能不服氣!”托依其別克 米爾孜巴依高興地説。
哈麗帕走訪入戶。新華社發(麥合木提 阿卜拉 攝)
2023年,哈麗帕和村民們迎來了五彩椒的大豐收,並憑藉當地特殊區位和跨境電商平臺運營,成功走出了國門,創收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就業。
“我相信,只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村子一定會越來越好!”哈麗帕説。
哈麗帕獲得2025年自治區勞動模範時留念拍照。(受訪者供圖)
奮鬥,因為夢想
五一假期,西南邊疆,平陸運河工地上塔吊林立、機械轟鳴。項目指揮程耀飛,正在施工現場和建設團隊一起協商解決技術問題。這個假期,全線近20000名建設者堅守崗位,推進平陸運河建設。
程耀飛(右一)和建設團隊在現場查看施工細節。(平陸運河集團供圖)
平陸運河項目建設一線指揮部指揮程耀飛在採訪中表示,他們正加快推進平陸運河三大樞紐上下閘首的混凝土澆築施工、金屬結構製造和安裝、航道橋梁工程的建設等。目前,已完成投資超530億元,完成土石方開挖超2.8億立方米。“運河宏大場景振奮人心,世界級運河雄姿已現。”程耀飛説。
這是廣西平陸運河專用動物通道橋施工現場(3月2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的第一條通江達海的運河工程,平陸運河的設計、建設在國內沒有先例,面臨諸多世界級挑戰。
建設之初,程耀飛帶領十余名建設者扎進一線,以“無固廢與近零碳運河關鍵技術研究”、船閘閥門快速啟閉技術等攻克了運河建設過程中的各項難題。
如今,這支由程耀飛帶領的平陸運河青年突擊隊始終奮戰在“世紀工程”的一線,用智慧和汗水書寫出勞動者奮鬥的樂章。
“我們所有的青年突擊隊的全體隊員、戰友們,能參與到這個‘世紀工程’——平陸運河的建設,都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我們有信心也有決心,把這個項目建設好。對我們青年來説,我們有一股氣,一定能把這個項目幹好、幹成!”程耀飛説。
這是3月19日拍攝的廣西平陸運河馬道樞紐施工現場(無人機全景照片)。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奮鬥是勞動者最美的姿態。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追夢,在平淡的日子裏堅守,用實幹譜寫時代華章。
5月1日,在環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廣西玉林市的一處建設工地,地質工程師通過岩石岩性判斷掌子面的圍岩類別。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5月1日,山東棗莊經濟開發區一家企業工人在加工紗線。新華社發(孫中喆攝)
5月1日,在新疆哈密市雅滿蘇鎮附近的 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旁,新疆送變電公司員工對線路開展巡視(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張利民 攝)
5月1日,在遼寧省錦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海風廣場,錦州市公安局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海新區)分局民警在夜間巡邏時回答外地遊客諮詢。新華社記者 鄒多為 攝
5月1日,護士在河南省商丘市睢縣婦幼保健院護理新生兒。新華社發(徐澤源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