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奮鬥者|什麼是“勞模精神”?他們用行動書寫時代答卷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美好生活都是靠勞動創造出來的”。光榮屬於每一個挺膺擔當的奮鬥者。從5月2日開始,《焦點訪談》推出特別節目《致敬奮鬥者》。“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是人民的楷模、國家的棟樑,全社會要學習他們的事跡、弘揚他們的精神。”五一前夕,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週年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隆重舉行,2426人受到表彰。這是我國第17次評選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聚焦幾位勞動者,聽聽他們踐行勞模精神,挺膺擔當、攻堅克難、奮發有為的故事。
在今年哈爾濱亞冬會的賽場上,34歲的徐夢桃獲得兩金一銀的驕人戰績。至此,她也成為了中國雪上項目首位全滿貫獲得者。
4月28日,徐夢桃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在領獎前夕,記者見到了她。徐夢桃告訴記者,這次除了來領獎,這位冬奧會的“四屆元老”又要開啟新一屆冬奧會的備戰,用行動詮釋她心中的勞模精神。
全國先進工作者、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運動員徐夢桃:“體育精神就是永不放棄,遇到任何挫折的時候,就是勇往直前,勞模精神我感覺也有這樣的共性體現。”
人可以為心中熱愛堅守多久?徐夢桃的答案是:奮鬥永無止境。20多年冰雪生涯,她享受過勝利的喜悅,也忍受過傷病的折磨,而這份熱愛與執著其實源於一句銘刻在她心裏的話。
徐夢桃:“總書記有句話對我來説影響非常大,讓我非常有自信和底氣。‘人生能有幾回搏,拼搏是值得的。’這也成為我的座右銘,鞭策我繼續向前邁新臺階的動力。”
“人生能有幾回搏,拼搏是值得的。”這句話指引著徐夢桃前進的方向,也是這位34歲老將持續拼搏的動力。
1990年,徐夢桃出生在遼寧省鞍山市,4歲時,她開始學習體操,2002年,12歲的徐夢桃開始學習雪上項目。訓練是枯燥而艱苦的,一個個動作重復,再重復,這也是徐夢桃年少時最為深刻的記憶。
2007年,徐夢桃進入國家隊,此時的她已經成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上亮眼的新星,斬獲了不少賽事的獎牌。然而,從溫哥華、索契、平昌再到北京,她最為期待的奧運冠軍之路卻佈滿了荊棘。
2014年,索契冬奧會,她是奪金熱門人選。最終,徐夢桃收穫了一枚銀牌,距離她的夢想只有一步之遙。徐夢桃繼續堅定追尋自己的奧運金牌夢,期待著再一個4年之後,她能夠夢想成真。
可就在這時,意外再次降臨。2016年,徐夢桃意外受傷,此時距離平昌冬奧會只剩下2年的時間。
經過艱難康復和不斷磨礪,徐夢桃最終出現在了2018年平昌冬奧會的賽場。但是,這一次,徐夢桃沒有挑戰成功,無緣獎牌。
人生能有幾回搏,平昌冬奧會之後,徐夢桃又開啟了一個備戰的4年。4次手術,切除了70%的半月板,然而,徐夢桃依然全身心投入到訓練當中,堅持為國而戰,為夢想而戰。
2022年,在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決賽中,徐夢桃憑藉最後一輪的高難度動作,獲得全場最高分108.61分。4戰冬奧,徐夢桃始終堅持用最難動作向金牌衝擊,這位31歲的老將用鋼鐵般的意志,在傷痛與夢想的拉鋸戰中,硬是闖出了一條王者歸來之路。
徐夢桃:“當時升國旗奏唱國歌的時候,我感覺夢想照進現實了,人生能有幾回搏,奮鬥是青春最美的底色。”
一個個來自各行各業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以卓越業績和無私奉獻爭創一流、艱苦奮鬥,成為引領時代風尚的精神標桿。
南開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天津市産業工人研究中心主任王星:“艱苦奮鬥是勞模精神重要的內在屬性,現在我們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之下,更需要發揚能吃苦、能戰鬥的精神,去克服各種困難,勇往直前,邁向更好的未來。”
“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習近平總書記這樣闡釋勞模精神。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也正是這些默默耕耘的身影,他們將個人奮鬥融入時代洪流,匯聚成推動時代前進的堅韌力量。
在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特殊教育學校,清晨,迎接學生們上學。20多年來,這個溫暖的迎接儀式從未間斷。蘆溪縣特殊教育學校的100多名學生,都是患有聽障、智力障礙、自閉症、腦癱等情況的兒童青少年。1997年,蘆溪縣最初籌辦這所特殊教育學校時,原本從事普通教育工作的劉小清首批報了名。
全國先進工作者、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特殊教育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劉小清:“當時我滿腔熱血,我很喜歡教書,就是想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想幫助更多孩子。”
然而,現實遠比想像艱難。僅僅經過兩個月手語培訓就上崗的劉小清,很快就遇到了溝通障礙。
劉小清:“比如聽障的孩子,他們沒有學習規範的手語,我打手語給孩子們,孩子們看不懂,孩子們打手語給我們,其實我們也看不懂。”
就在她徬徨時,一次意外讓她堅定了信念。
劉小清:“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值班巡查的時候,我從樓梯第一個臺階滾了下來,滾到了最後一個臺階,三個聽障的孩子急忙跑過來把我扶到了辦公室,好久好久,等我緩過神抬頭的時候,我看見我桌子上已經有了一杯茶,一杯熱茶,我看著他們,他們用很焦急的眼神看著我。從那個時候起,我就發誓一定不會離開,我一定要用全部的付出去真心對待這一群特殊的孩子。”
從此,劉小清以超乎常人的耐心與努力投入工作,努力讓孩子們學到更多知識,也摸索著和孩子們的相處之道。
劉小清:“孩子們下課了,我們不下課,他們在教室裏玩遊戲的時候,我們蹲下身子看他們玩,慢慢我們跟孩子之間的距離就拉近了。”
劉小清接受採訪的房間是學校的一間畫室,一幅幅色彩斑斕的作品記錄著在劉小清及老師們的輔導下孩子們的成長。
蘆溪縣特殊教育學校的100多名學生中,有10個孩子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到校就讀。這些年,劉小清就帶著特教老師們送教到府,踐行著“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
劉小清:“習近平總書記説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對於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來説,也要做到一個都不能少。”
許多年下來,劉小清的這份堅守也感染著整個教師團隊。
一代代勞動者以平凡鑄就偉大,用堅守書寫傳奇,持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王星:“總書記強調勞模精神,也賦予了勞模精神新的時代內涵,總書記之所以這麼重視這件事,一方面體現了對普通勞動者的關懷和重視,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普通勞動者主人翁精神,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來。”
黃劍湘是一名特高壓直流輸電領域一線工程師,助力祖國在特高壓領域一步步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章春燕長期工作在司法一線,先後辦理、審批各類案件1600余件,用春風送暖的檢察情懷守望公平正義。
醫海泛舟38載,累計接診40萬名患者,秦貴軍是患者心中最信任的“秦醫生”。
人民創造歷史,勞動開創未來。汗水澆灌收穫,實幹篤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