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上海行|記者手記:贏得未來,始於現在
在中國,被冠以“大”之盛名的城市並不多,“大上海”當之無愧。上海之大,在其開放包容、海納百川,也在其無限的生機活力、發展潛能。
習近平總書記此次上海之行,實地調研人工智慧産業,到訪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就謀劃“十五五”主持召開座談會,一系列行程安排備受海內外矚目。
4月29日上午,總書記來到黃浦江畔的上海“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這是上海市重點打造的人工智慧大模型專業孵化和加速平臺。
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走進“模速空間”,“模登時代,速啟未來”“打造AI奇點,爆發第一現場”等標語十分醒目。
全模態大模型,智慧自主實驗平臺,各類人形機器人……習近平總書記仔細察看前沿産品,參與青年創業者沙龍,飽含期許:“人工智慧技術加速迭代,正迎來爆髮式發展”“人工智慧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
這是青年才俊嶄露頭角的一方舞臺,也是為經濟發展積蓄勢能的一方天地。
面對一張張青春的面孔,總書記勉勵:“大家要懷愛國之心、立報國之志、增強國之能,把個人奮鬥同國家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跑好歷史的接力棒,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寬廣舞臺上綻放絢麗的青春光彩。”
他們平均年齡不到35歲,是未來産業的未來。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80後”海歸説:“我國工業場景多、數據豐富,訓練出的人工智慧‘大腦’將是最聰明的。”“90後”創業者充分自信:“我們的演算法就是要讓智慧向善,服務於人。”“00後”學生從校園趕來參加沙龍,躊躇滿志:“創新加速迭代,需要頭腦風暴。”
對於正呈爆發之勢的人工智慧,習近平總書記早已敏銳洞察,作出高瞻遠矚部署。
早在2018年10月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總書記就曾連用4個“戰略”形容其至關重要——
“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産業優化升級、生産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
來滬之前,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再次聚焦“加強人工智慧發展和監管”。短短5天之內,一次集體學習,緊接一次實地調研,個中考量不言自明。
上海,見證了中國從近代工業到現代工業的百年奮進,而今又在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中勇立潮頭。
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
2014年總書記到上海考察時的一番話,如今聽來愈顯振聾發聵:“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要放眼全球、放眼全國,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戰略把握、戰略運作能力”。
瞬息萬變之中,更須認清大環境,把準大趨勢,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
此次在上海,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
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
“適應形勢變化,把握戰略重點”“要前瞻性把握國際形勢發展變化對我國的影響,因勢利導對經濟佈局進行調整優化”“必須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字裏行間,人們不難讀出審時度勢、主動作為的深謀遠慮。
歷史,是階段性和連續性的交響。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兩步走”戰略中,“十五五”正是“第一個15年”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這是我國發展邁上新臺階的關鍵機遇期,也是塑造新型全球化的戰略轉折期。前瞻性的頂層設計,持續性的務實行動,我們有將未來一步步變為現實的治理智慧和獨特優勢。
有人感慨:“中國建立了我們這個時代最有魄力的規劃體制”。有感於不久前的上海之行,《世界是平的》作者、《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 弗裏德曼這樣寫道:“我剛剛看到了未來。但它不是在美國。”
於時間的交匯點,更能感知戰略抉擇的方向性,更能體會順應潮流的加速度。
今年,距離2035年遠景目標正好還有10年時間。
在上海,訪問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時,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展望:“大金磚合作”已經邁入高品質發展階段,新開發銀行也要開啟高品質發展的第二個“金色十年”。
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新開發銀行的成立,正是全球南方聯合自強的創舉,正是順應了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的歷史潮流。
如今,全球南方經濟總量的全球佔比超過40%,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曾經世界經濟的“存量邊區”,已然轉變為最具活力的“增量重鎮”。人們越來越多地談論“南方覺醒”“南方崛起”。
外觀大勢,內審國情,鑒古知今,習近平總書記語氣堅定:“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人類發展進步的大方向不會改變。中國發展靠的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上海,黨的誕生地,行程萬里、不忘初心。面向未來的答案,就寫在我們來時的路上。
2018年11月,位於浦東陸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廈,習近平總書記坐高速電梯來到119層觀光廳,俯瞰上海城市風貌,壯美畫卷盡收眼底,總書記動情地説:“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上海就是一個生動例證。”
走過的路已經證明也將繼續證明,“我們從來都是在風雨洗禮中成長、在歷經考驗中壯大”“時代的風浪越大,我們越要勇立潮頭”。
偉大征程,日新月異。
大江奔流,千帆競發。(記者:朱基釵、張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