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總書記為投身年輕事業的年輕人鼓勁加油

2025-04-30 17:36: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上海,黃浦江畔,高樓林立,綠樹蔭濃,一群年輕人和一股戰略科技力量在和煦春風中拔節生長。

  4月29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徐匯區的上海“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調研。在“模速空間”3層,一場以“下一代智慧體的自主進化”為主題的沙龍正在舉行。

  習近平總書記高興地參與進來,同現場青年創新人才親切交流。總書記勉勵大家説:“人工智慧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我們正在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正是年輕一代展示才華、大顯身手的好時候。”

  能夠在“模速空間”見到總書記,沙龍主講人陸奇十分驚喜。他説:“總書記的到來讓我們倍感振奮。我們今天的討論非常熱烈,大家圍繞智慧體集思廣益,認為智慧體在辦公室能夠輔助決策,在生産線上能夠做自動化等。”

  現場,大家圍繞下一代智慧體發展討論延伸,模態內容從文本到多模態融合、任務複雜度從普通人半天工作量到專業人士一週工作量……白板上一筆一畫記錄著思想碰撞的成果。

  在“模速空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數據資源豐富,産業體系完備,市場空間巨大,發展人工智慧前景廣闊,要加強政策支援和人才培養,努力開發更多安全可靠的優質産品。

  稀宇極智創始人閆俊傑彙報了公司正在抓緊研發的智慧體所做的技術創新以及應用場景,講解了智慧體如何通過強化學習實現自主進化,如何以人的思想為目標為人類提供複雜任務執行的應用服務。

  閆俊傑説:“我舉了個例子,軟體開發領域,原本一個月的開發週期通過智慧體自主規劃、前端開發、自主測試等任務執行,一兩周就完成了,極大提升工作效率。”

  沙龍區的電子屏上,“探索AI時代的架構師”“AI極客夜話——揭秘生成式AI與8種Agent實戰應用”……各種技術沙龍、專題交流的日程排列得密密麻麻,記錄著開放思維、相互切磋的“共用時間”。

  “這場沙龍是人工智慧領域産教研結合的形式體現,上海是創業者的一個高地,在徐匯漕河涇這一帶也聚集了非常多的高科技産業。”參與沙龍的復旦大學在讀博士生王殿儀説,“人工智慧+”是大勢所趨,因為人工智慧技術跟傳統的理科不一樣,它不僅僅局限于書本和理論,更強調落地和應用,有了落地和應用,才能反過來去促進技術更新迭代。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寄希望於年輕人。大家要懷愛國之心、立報國之志、增強國之能,把個人奮鬥同國家前途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跑好歷史的接力棒,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寬廣舞臺上綻放絢麗的青春光彩。

  從有著“為國鑄劍”傳統的西北工業大學以專業第一成績本科畢業,保送復旦大學直博,從西北內陸到東南沿海,王殿儀一路深耕、深潛、深研,也吸納不同土壤的養分。他説:“在沙龍中我收穫了新的認知,收穫了在産業實踐中怎麼應用,這是對我未來研究方向一個非常大的改進點。”

  “現場有企業家、老師和學生,大家從不同角度探討了人工智慧體的應用與發展。”別開生面的沙龍裏,有張別樣面孔:一名來自法國的年輕人,上海交通大學巴黎卓越工程師學院教師、上海紜算科技公司創始人伯涵崢。

  “如果我不在上海的話,我可能從來不會考慮創業這個事。”伯涵崢説,今天的沙龍是一個縮影,上海在教育、科創、商業氛圍方面都很好,才讓他萌生了在這裡創業的想法。

  土壤滋養種子,環境孕育夢想。沙龍所在的“模速空間”,展板上有這麼一句話——我們站在集體智慧的肩膀上,擁抱每一次技術躍遷。人工智慧,不是孤立的奇點,而是連接人類經驗的橋梁。

  “我們希望今天這樣的沙龍能夠幫助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發揮我們場景多、數據豐富的優勢,進一步加快人工智慧的健康發展。”陸奇説。

  樓宇之內,青春面孔、未來領域,生機勃發。

  放眼遠眺,浩浩長江水注入茫茫太平洋,滾滾向前。(記者張研、有之炘、董雪)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