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勇毅前行一季度經濟觀察丨“AI+” 讓物流運作插上“騰飛翅膀”

2025-04-27 22:22: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今年以來,在應對各種挑戰的過程中,物流業積極擁抱新技術,不斷提升服務經濟的能力,也為經濟實現穩中向好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當傳統的物流業遇上AI,會發生怎麼樣的質變?

  北京的一家物流數字企業負責人介紹,今年他們的重點發力方向就是利用大數據和AI系統來提高公路貨運的效率。

  作為一家公路網路貨運平臺企業,這家企業近幾年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都保持了10%到20%的年度增長。而這樣的投入力度,在物流企業當中並不多見。

  

  北京福佑多多資訊技術有限公司研發負責人 郭曉鶴:我們全靠傳統的人力去投入的話,成本會非常高,很容易就被市場淘汰,所以我們就用基於大模型的新的AI智慧解決方案。

  不僅僅是貨物的在途監管環節,從貨運定價到訂單分配,到履約監管,記者在採訪中發現,AI的應用場景正朝著貫穿貨運全過程的方向在發展。

  

  北京福佑多多資訊技術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 陳冠嶺:最重要優化的一個指標,就是要減少司機的空駛率。中國的卡車司機,通常空駛率可能30%到40%。借助AI空駛率已經降到6%到7%了,效率提升還是巨大的。

  

  目前,AI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在江蘇南京的一家物流數字平臺企業,借助AI開發的智慧多式聯運系統,已經開始投入商業實踐。

  

  中國物流集團中儲智運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祁悅:這是系統基於所有真實的業務數據,生成的AI方案。AI的話,基本上就是幾秒、十幾秒。但是人工的話,可能需要三天的時間。

  借助AI,不僅僅是大大縮短了多式聯運方案的提出時間,而且在方案的品質上更加精準、有效。

  

  中國物流集團中儲智運戰略研究院院長 劉雲飛:結合我們平臺十年來累積的超過五千萬筆的訂單,同時覆蓋六萬條公路的線路、四千五百條水運的航線,系統會通過AI去比對上千種方案的組合,從中去選出最匹配客戶需求的智慧多式聯運的方案,實現物流需求的“一鍵生成”,這就是我們這套系統的一個強大的能力。

  

  根據最新發佈的《中國物流與供應鏈領域AI應用研究報告》,在物流與供應鏈領域,人工智慧的滲透率不斷攀升並呈現加速趨勢。AI技術的整體滲透率超過37%,其中運輸場景應用的滲透率最高,接近80%。

  

  中國物流資訊中心主任 劉宇航:通過“人工智慧+”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解決以往人工資訊傳遞的誤差,有效地優化供應鏈組織方式,對於未來實現物流領域的智慧化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撐。

  物流裝備上新

  激發降本增效活力

  今年一季度,在政策的助力下,物流裝備領域也是活力滿滿,從國産冷機實現量産,到新能源貨車快速更新,物流裝備的綠色化水準不斷提升,有效助推物流運作效率的提升和物流成本的下降。

  中車石家莊公司一季度企業拿到200台冷機訂單,也是冷機裝備實現國産化後的首筆大規模訂單。這批冷機也將安裝在冷鏈集裝箱中,主要服務於中老鐵路和中歐班列的跨境冷鏈運輸。

  

  中車石家莊車輛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建武:把高鐵的技術平移到貨運冷機上來。冷機裝備有600億元左右的市場規模,這個市場是巨大的。整個冷鏈的發展對裝備的需求也是非常強烈的。

  在政策的助力下,同樣需求旺盛的,還有新能源貨車。河北廊坊的一家物流企業,最近購置了30台純電動冷藏貨車,專門用於往天津的商超送貨。

  

  河北廊運集團瑞晟公司經理 周航:也是借助國家有一個大規模設備更新的利好政策,每輛車購置我們能享受35000元的補貼。這樣我們購置成本就降低15%左右。

  

  不僅購置成本下降了,依託越來越完善的物流基礎設施,新能源貨車的營運成本也在明顯下降。在浙江杭州,經常在蕭山工業園區拉貨的閆師傅告訴記者,供電公司超前建設的充電基礎設施,讓自己跑起新能源貨車來也更加有底氣。

  

  據統計,一季度,新能源重卡累計銷售2.83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57倍。從整個行業來看,今年一季度,物流業固定資産投資完成額指數均值為51%,比去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重點物流領域基礎設施投資在持續加碼。

  

  北京交通大學物流管理系副主任 彭春:水陸的基礎設施協同升級,同時運輸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化,都對物流降本增效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強基建、促聯通、保暢通

  增強供應鏈韌性

  今年一季度,面對外部衝擊影響加大,我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在穩步推進,物流通道建設也在有序進行,通過強基建、促聯通,加強內連外通,助力增強我國供應鏈的韌性。

  在四川成都,總投資12億元的中歐班列集結中心項目正在建設中。工人們搶抓項目進度,全力保證6月按期投運。

  

  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忠誠:項目建成後,將新增集裝箱堆場6萬平方米,提升場站集裝箱堆存能力40%,公鐵聯運集散效率提升20%。

  

  同時,為了適應一些製造業企業向東南亞市場拓展業務的需求,成都國際鐵路港積極組織安排開行跨境班列。近日,一趟五金産品專線班列從這裡開出,駛向印尼雅加達,帶動十多家當地的五金企業抱團出海。

  

  四川吉采采供應鏈公司副總經理 何洋超:東南亞、中東等地區迎來基建的高峰期,對五金産品需求快速增長。我們公司緊抓境外市場,正在迅速擴大境外出口貿易。

  

  一季度,物流節點建設也迎來了多點開花的新變化。在重慶,東盟木薯粉西南集散中心近日揭牌成立。搭乘中老班列,東南亞的木薯粉可更便利地運抵我國,為西南地區的食品加工、造紙等企業提供原材料。在山東威海,“速賣通”華北地區最大的單體出口一體化物流園區——“韓日流向倉”項目正在緊張地建設中。項目建成後,可把原本分散在不同區域的存儲、發貨、集運、分撥等功能匯集到同一園區內完成,通過集中作業極大提升包裹的出庫時效。

  

  威海臨港區商務局外經貿發展科副科長 楊文靖:預計在今年“雙十一”購物節前可以投入運營,從威海港發出的貨物大概3到5天就可以到韓國消費者手中。

  與此同時,我國企業的海外倉佈局也在加快推進。近日,順豐首個全自營模式國際大型倉在西班牙啟動運營,為我國出口企業提供“貿易前置”解決方案。我國企業在歐洲的倉儲網路又添加重要節點,可顯著提升物流履約效率。

  一季度,全國共新開國際航空貨運航線58條,航向結構主要以亞洲航線和歐洲航線為主,我國的空中貨運網路持續織密。

  

  北京交通大學物流研究院副院長 穆東:物流暢通首先對貿易起一個保障的作用,第二,對貿易的安全、對貿易量的增加提供了一個基礎設施的支撐作用。我國在國際物流和全球供應鏈方面,一直秉持著積極的開放態度,通過高品質的物流,來消解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增強供應鏈的韌性。

  監製丨王琰 岳群製片人丨翟壯 叢威娜記者丨王善濤 梁雷 夏斯偉 河北臺 威海臺 徐州臺編輯丨張昊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