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光榮屬於每一個挺膺擔當的奮鬥者

2025-04-27 22:22: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風拂大地,麥浪翻滾;機器轟鳴,晝夜不息;儀錶運轉,數字跳動……在奮進中國的腳步裏,勞動和奮鬥始終是最強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禮讚勞動,勉勵廣大勞動者,指出“美好生活都是靠勞動創造出來的”,強調光榮“屬於每一個挺膺擔當的奮鬥者”。溫暖有力的話語,激勵著無數勞動者、建設者、創業者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成于奮鬥

  “中國的今天,是中國人民幹出來的!”

  伶仃洋上,深中通道蜿蜒伸展,宛如大鵬振翅欲飛。

  60多個參建單位、1.5萬多名建設者、200余項發明專利、多項世界紀錄,工程建設者在珠江口畫下關鍵“一橫”。“我們共同造就了超級工程,超級工程也讓我們擁有了人生的高光時刻。”工程師曾煒自豪地説。

  “中國的今天,是中國人民幹出來的!”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源於奮鬥、成于奮鬥。

  偉大成就,鐫刻著奮鬥者的奉獻擔當——

  綜合管廊被稱為雄安新區的地下“生命線”。中國雄安集團基礎建設有限公司運營管理部部長馬永君守護著這條生命線的平穩運作。

  這名工友口中的“工地博士”帶領團隊一趟趟跑現場、改方案,一次次實驗改進又推倒重來,歷時2年多終於攻克運維工作量大、人工巡檢效率低、多系統數據不相容等難題,成功建設道路管廊智慧運維平臺,為管廊裝上了“千里眼”和“智慧腦”。

  “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在揮灑汗水,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奮鬥者用日復一日的拼搏,書寫著新時代的動人篇章。

  偉大成就,凝結著奮鬥者的智慧創造——

  2025年一開年,好消息不斷。

  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帶領團隊長期堅持自主研發,持續優化迭代,研發的四足機器人在全球市場佔據領先地位,人形機器人成功“破圈”。

  80後企業家梁文鋒帶領一支90後佔比超過75%的本土團隊,推出人工智慧大模型,探索在低算力成本下實現頂尖模型性能,一舉打破國外人工智慧巨頭建立的“護城河”。

  國産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導演楊宇與國內特效團隊合作,實現“動態水墨渲染引擎”等技術突破,打造東方美學的視覺盛宴。

  新時代的奮鬥者正以智慧與創造,讓越來越多的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跑進“決賽圈”,跑上“領獎臺”。

  偉大成就,飽含著奮鬥者的勇氣膽識——

  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天馬村“小鳥天堂”成就了巴金筆下的名篇,是當地村民世代守護的美麗家園。然而由於地形所限,這個生態景區成為深茂鐵路必經之地。

  如何讓飛馳的列車不驚擾到小鳥?沒有借鑒案例,也沒有成熟經驗。

  “越有挑戰,越要敢想敢幹。”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橋梁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曾敏帶領團隊創新設計出世界首例鐵路橋上全封閉聲屏障,讓呼嘯飛馳的列車進入“靜音模式”。

  一個個奮鬥者,托舉起自立自強的中國。新時代的中國,正因無數的奮鬥印跡而愈發閃耀動人。

  禮讚奮鬥

  “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

  2021年6月,北京人民大會堂。“鋼鐵裁縫”艾愛國大步走上授勳臺,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他頒授“七一勳章”。

  “大國工匠,國家就需要你這樣的人。”言語諄諄,承載著深深期許。

  從守島衛國32年的王繼才,到把青春和生命獻給脫貧事業的黃文秀……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裏,總是深情地禮讚奮鬥、致敬奮鬥者。

  無論是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還是快遞小哥、環衛工人、計程車司機,總書記念茲在茲。回信裏的暖心問候,調研時的細緻關懷,無不傳遞著大黨大國領袖對奮鬥者的關愛厚望。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殷殷話語,為奮鬥者注入強大精神動力,讓奮鬥成為新時代最亮麗的底色。

  把褒獎獻給奮鬥者——

  2015年4月28日,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隆重舉行。這是時隔36年,中國再次用最高規格——以黨中央、國務院的名義表彰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

  國家以金燦燦的獎章、紅艷艷的獎狀向奮鬥者致敬:黨內最高榮譽“七一勳章”授予張桂梅、王蘭花等紮根基層的楷模;“時代楷模”稱號授予塞罕壩機械林場、以樊錦詩為代表的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群體;“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全國技術能手”“最美職工”“最美奮鬥者”等榮譽褒獎工廠車間、田間地頭、科研一線的一個個平凡崗位。

  用真誠致敬奮鬥者——

  一條15秒的短視頻被460多萬人點讚。畫面中,遠遠看去五線譜般的高壓電纜上似有數只小鳥移動,鏡頭拉近,才發現是一群腳踏電纜作業的電力工人……“有你們的付出,才有我們的光明”“你們是五線譜上最美的音符”,一條條留言點讚刷屏。

  從以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佔熺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山海情》打動觀眾,到各地舉辦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文藝活動歌頌勞動者,再到開展“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激勵廣大青年學子……對奮鬥的崇尚,已融入民族血脈,化作集體記憶。

  以關愛回報奮鬥者——

  “以前就怕磕磕碰碰,一旦受傷,交材料、跑手續,麻煩著呢。”重慶啟動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後,當了3年外賣騎手的朱鵬,又多了一條保障“安全帶”。騎手只需通過手機平臺點擊“一鍵報案”,後續配合做好勞動能力鑒定,就能得到及時救治和高效報銷。“現在上路,心裏更踏實了!”

  社保、就業、落戶、隨遷子女入學……各地區各部門千方百計為各行各業奮鬥者築起全方位保障。

  “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新時代,奮鬥者的名字,被國家、被社會、被無數普通人銘記,他們既是時代的“追光者”,也是光本身。

  接續奮鬥

  “匯聚全體中華兒女團結奮鬥的強大合力”

  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我們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腳下的路不會是一馬平川。

  向外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面對貿易摩擦、技術封鎖、極限施壓,需要挺膺擔當的奮鬥者去贏得戰略主動。

  向內看,我國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新舊動能轉換存在陣痛。破解發展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需要挺膺擔當的奮鬥者去破冰突圍。

  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幹。無數奮鬥者立足崗位、拼搏擔當,才能“匯聚全體中華兒女團結奮鬥的強大合力”,創造新的成就、贏得更大光榮。

  習近平總書記向廣大勞動者、奮鬥者發出號召,“用你們的幹勁、闖勁、鑽勁鼓舞更多的人”。

  鉚足幹勁,才能拼出美好未來。

  看準了就抓緊幹!從中國科學院實驗室辭職回家種地的“新農人”魏巧,如今忙著建設肉牛育種育肥項目,“稻麥作種植,秸稈變飼料,進了牛嘴變肥再還田……種好地、多打糧,也能産肉,種養迴圈,這就是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

  2023年全國兩會,第一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魏巧與習近平總書記面對面交流。“當我講起從城市回到鄉村的那一段經歷時,總書記看我的眼神,充滿了期待和認可。”當時的場景,魏巧歷歷在目,“能感受到總書記對農業、農村、農民有著天然的感情。”

  “廣袤農村是大有可為的舞臺。”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魏巧越幹越有勁頭。

  激發闖勁,才能打開嶄新天地。

  面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浙江紹興英倫家紡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雅見登上了飛往摩洛哥卡薩布蘭卡的航班,跟隨省裏組織的考察團前往非洲拓展市場。他在當地馬不停蹄了解政策、考察工廠,鉚足勁出海找機會、抓機遇。

  “我們是跟全世界做生意”“只要有好産品,就不缺新客戶”。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的商戶們外拓市場,內練“新”功,堅定從容。

  施展鑽勁,才能迸發創新活力。

  在全球科技界掀起的具身智慧“浪潮”中,上海傲鯊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這家成立不久的中國公司,已悄然站上賽道前沿。

  “我們埋頭研究結構、編寫代碼,甚至自己設計關鍵機電模組。創新是一場馬拉松,不斷鑽研才有過硬的産品迭代能力。”公司創始人徐振華目標明確:讓機器人從“實驗室炫技”走向工廠、家庭,真正成為“人體的延伸”。

  從探索研發智慧光計算晶片、類腦互補視覺晶片等新成果,到無人機深度融入交通出行、物流配送等應用場景,再到電池材料研究接連突破助推新能源汽車領跑全球……憑著一股子鑽勁,不斷向新而行,中國科技創新活力才能持續涌現。

  *** ***

  歷史造就奮鬥者,時代鞭策奮鬥者,未來屬於奮鬥者。

  “會心不遠,要登絕頂莫辭勞”。新時代的奮鬥者,心中有夢想,肩上有擔當,必將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匯聚起砥礪奮進的磅薄力量。

  (本報記者徐杭燕、邵玉姿、范昊天、沈靖然、姚雪青、沈文敏參與采寫)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