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外資持續看好中國!這場招商大會總投資超3400億元

2025-04-27 19:32: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昨天(26日),2025蘇州全球招商大會開幕。新興産業及新政策是外商普遍關注的焦點。外資企業代表表示,中國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堅定看好中國,將持續加碼中國。

  在這場全球招商大會上,417個項目簽約,總投資超3400億元,涉及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以及人工智慧、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新賽道産業項目。

  

  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企業代表參與,既包括歐美日韓等傳統外資來源地,也包括東南亞、中東、中東歐、南美、非洲等新興市場。來到這裡,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尋找更多合作新機遇。

  

  肖特玻璃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 馬丁斯皮爾:我們每年都投資一些其他領域,我們對最新的政策非常感興趣,我想我們可以享受到最新利好,那可能是環境政策,可能是技術,也可能是人才。我們非常渴望聽到最新消息。

  

  中國義大利商會會長 羅仁舟:今天的亞洲是世界的引擎,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地區,中國是推動這一地區的引擎和力量。

  

  中國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外資也在持續加碼。除了規模日益增加,外資投資項目也在發生變化,深入嵌入中國産業鏈和創新鏈,是外資企業共同新的發力點。

  

  Kiwa 中國區可再生能源負責人 陳沁:我們以最快的中國速度,要建立起全球的新能源産業服務基地,將來就是服務全球的客戶。現在是我們建立了自己的新大樓,然後投入了非常多的定制化的設備與全球最新的技術,來服務全球的這些新能源的企業。

  

  松下控股株式會社全球副總裁 本間哲朗:我們在中國的業務裏面,家電僅佔30%而已。主要是支援中國的製造業。中國不僅是消費大國、製造大國,我們認為現在的中國是創新大國、工程師大國。所以我們長期看好中國市場的未來。

  今年以來,蘇州共簽約招引項目近900個,總投資超6000億元。一季度,蘇州實際使用外資35.3億美元,同比增長9%。

  從製造到研發

  外資厚植中國市場

  除了投資新興産業,不少外資企業持續在中國設立高能級、高投入的研發類總部項目。從製造到研發,中國市場在跨國企業全球分工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斷提升。

  在蘇州張家港一家汽車內飾材料研發生産企業,全新的研發大樓剛完成主體結構施工。作為世界500強德國大陸集團在中國最新佈局的重點項目,這個投資2億元的亞太區研發中心,于去年4月簽約,今年下半年就將投入運營,瞄準的就是中國快速發展的汽車市場。

  

  貝內克長順汽車內飾材料(張家港)有限公司亞太區副總裁 卡斯滕克內爾:我們加大對研發中心的投入,目標是實現産品深度本土化,在中國開發更多産品,既服務本地市場,未來也將供應全球業務,將源自中國的創新成果推向全球,從以前的“在中國、為中國”,逐步實現“在中國、為全球”的戰略願景。

  

  企業紮根當地20年,見證了中國汽車行業的飛速發展,從早期配合國外品牌將歐洲的先進技術産品引入中國,到如今,越來越多的新産品都是源自中國客戶的需求而進行本土研發製造。

  

  貝內克長順汽車內飾材料(張家港)有限公司亞太區研發總監 馬垚:以往我們給傳統主機廠開發一款材料的時候,兩到三年的開發週期是很正常的,現在通常是在半年以內就要交樣,最快的情況甚至三個月,就要開發一個全新的産品出來,在這個新的研發中心裏面,我們投入了很多新的分析測試設備,這樣的話整個開發週期會大大地縮短。

  從生産線到實驗室,記者在採訪時發現,將中國業務提檔升級,已經成為越來越多跨國企業的共識。

  

  在蘇州工業園區,來自日本的奧林巴斯于2023年來華投資建廠,今年企業進一步增資,在當地設立産品研發檢測中心,佈局研發技術、産品維修、培訓等功能,建設全球領先的綜合型基地。

  

  奧林巴斯(蘇州)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總經理 武者和幸:這是奧林巴斯在中國的第一個研發中心,這使我們蘇州公司不僅擁有製造功能,也擁有了研發功能,未來希望我們的研發工程師能更直接地與中國的醫生對話,及時了解中國市場的客戶需求並反映到我們最新的産品中。

  

  為支援鼓勵外資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去年,蘇州首次設置了外資企業科技創新專項計劃,從資金、人才、平臺等方面,鼓勵企業加快創新轉型。

  其中,引導外資及港澳臺企業加大創新力度,支援其建設研究院、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分別給予最高1000萬元支援。目前,蘇州全市3932家規模以上外資企業中,已有70%建有自己的研發機構,227家外企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認定。

  今年一季度,蘇州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8.25億美元,增長21.9%。

  

  蘇州市商務局外資處處長 顧溪:我們預計在三年內的時間,把蘇州規模以上的外資企業進行一個研發機構的全覆蓋,吸引更多創新資源加碼蘇州,推動産業鏈、價值鏈升級。我們會加大對總部和研發的吸引的力度、培育的力度,同時會抓住這一次國家賦予我們的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這個機遇,在教育、醫療、生物醫藥等方面,來開展新的突破和嘗試。

  內外資協同融合

  共拓市場共赴繁榮

  中國的高水準開放為全球企業提供了發展機遇。經過多年發展,中外企業正通過技術共研、産能協同與市場互補,探索出一條“雙向賦能”的融合發展路徑。

  博世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技術供應商之一,在太倉,博世與上汽合資設立的聯合汽車電子,結合了德國的技術基因與中國本土的應用創新,正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重要的核心部件研發製造企業。

  

  在最新投産的三期項目工廠,這些全新設計的電力驅動控制系統産品,已經應用到市場上最新款車型。

  

  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太倉分公司副廠長 謝雄燕:雙方成立了一個聯合團隊,歐洲團隊到中國來,和中國團隊一起,去做整個産品的開發和驗證。技術同時在歐洲和中國實現産業化,把歐洲的技術和中國本土的應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技術共用、市場互補,這樣的合作幫助企業快速打開全球市場,從2017年落戶太倉至今,企業的年産值已經從最初的2億多元增長到去年的67億元。

  

  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第一副總經理 駱無為:我們八年間將工廠擴了三期,現在太倉是集團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最重要的基地。隨著産能的提升,太倉基地的年産值將能達到100億元。

  

  內外資協同發展,不僅拓展合作深度,也在不斷升級業務模式。在蘇州高新區科技城,記者來到西門子集團在德國本土外首家人工智慧共創實驗室,這裡集中展示了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倣真與數字孿生等一系列工業數字化應用場景,並通過管理諮詢、規劃設計等服務模式將場景落地。業務進入中國以來,已經服務500多家企業加快推進“智改數轉”。

  

  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江崇龍:我們在中國的業務增長,每年保持兩位數以上,特別是來自長三角地區的,所以把中國區的諮詢業務總部落地到蘇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服務長三角的客戶。希望能把管理的最佳實踐,企業數字化、低碳化發展的優秀技術方案,帶到中國來。

  

  産業鏈價值鏈的深度融合,讓跨國企業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有了更廣闊的應用空間,也吸引外商持續不斷增加投資。作為外商投資重鎮,蘇州目前已集聚外資企業超1.9萬家,累計實際使用外資超1670億美元。

  (總臺央視記者 吳昊 張歆 楊光 徐大為 黃冠華)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