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和評理 | 以鄰為壑加劇分裂,攜手合作才能共贏

2025-04-23 20:29: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美國極端的關稅政策,讓全球各國開始重新思考彼此間的貿易關係。先是對貿易夥伴徵收所謂的“對等關稅”,隨後又延期90天實施,美國企圖以關稅為籌碼,迫使他國切斷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以換取美國關稅豁免。

  有報道稱,美國政府正準備在關稅談判中向70多個經濟體施壓,要求其他國家限制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其中包括與中國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的歐盟。

  為實現其政治目標,美國政府不惜利用恐嚇等激進、非法手段,歐盟並非首次成為其施壓對象。此前,美國迫使歐盟將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趕出歐洲5G市場,並驅使阿斯麥等歐盟企業限制對華貿易。

  中方曾多次表示,願同歐方加強各層級各領域的對話合作。但如今,在美國的強勢打壓下,歐盟先是提出對華關係“去風險”,後又公開表示有必要就更廣泛的合作進行磋商,前後表態矛盾。如此看來,歐盟“去風險”的對象,應該是美國,而不是中國。

  但在亞洲,由於該地區經濟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美國“去風險”政策遇冷,美國現任總統首次任期內的對華貿易戰,就曾被廣泛認為是對東亞地區的貿易戰。目前,東盟已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同時,中國還是美國盟友日本及韓國的最大貿易夥伴。

  美國試圖抹黑中國,認為中國對經濟和安全構成威脅,但大多數經濟體十分清楚,他們在現實中的對華關係,並非如此。近年來,東盟頂住美方施壓,拒絕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中方已明確表示,“堅決反對任何一方以犧牲中方利益為代價達成交易”;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中方絕不接受,將“堅決對等地採取反制措施”。中國不是在強迫其他國家選邊站,中國也從未要求任何貿易夥伴選邊站。中方始終秉持互利共贏的經貿原則,期望與各國共同努力,用發展增進人民福祉。

  自冷戰結束以來,經濟全球化促進了貿易繁榮、投資便利及技術進步,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如今,全球各經濟體深度融入全球化浪潮,緊密聯繫,相互依存,美國卻企圖破壞全球相互依存的格局,咄咄逼人,為實現自身利益,甚至不惜背負背信棄義的名聲,撕毀協議,違背承諾,威脅全球經濟發展。

  儘管如此,美國還是為世界各國創造了一個團結合作的契機,正如中方此前所倡導的:“一起商量,一起建設,一起分享。”當然,如果美國足夠明智,認識到攜手共進的重要性,那麼美方就應該加入其中,共同推動全球發展。

  實際上,各國就美國濫用權力的做法作出的回應已經表明,合作發展才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上週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裏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表示,扭曲貿易的措施——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加深了人們對多邊體系的負面看法,認為多邊體系未能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以整體宗旨及現實要求為基礎,通過改革世界貿易組織(WTO)推動全球經貿治理,開展廣泛磋商,攜手發展,構建包容、公平的貿易體系,促進世界共同發展與繁榮。

  此外,IMF在最新發佈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稱,美國關稅政策引發金融市場動蕩,或對宏觀金融穩定構成風險,金融機構及監管機構應配置充足資源,通過壓力測試、情境分析等手段識別、量化、管控風險。

  當前,全球發展既面臨直接風險,又面臨結構性挑戰,為保持世界經濟發展勢頭、造福各國人民,保持冷靜與理性,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本文編譯自《中國日報》4月23日社論

  原標題:Any beggar-thy-partner deals will only compound harm done by US' shock and awe assault on trade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中國日報中文網

  編譯:曹靜 編輯:李海鵬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